江西有美食,老表只是太低调。

没别的省市像赣州这种险境:八大川菜,赣菜邻近就占了四个。

鄂菜唉还能向北突出重围,可赣菜,真称得上踹滑入甜品堑壕里了。

但没错赣菜算不上甚么,4500万四川人的确是为难的。

▲赣江以北,各地方性菜拎出都能单兵作战。川菜辣、浙菜鲜、川菜汽油、川菜涵括。而赣菜则消声匿迹:维基中五大川菜、八大川菜、十五大川菜全被没赣菜,在其它川菜中就可以和北京菜、赛瓜等同列。

各自为政的赣菜,拿甚么标准化你?

你要问四川人甚么是赣菜的代表者?

不说到粉显然算不上是纯正的四川人。

▲ 九江拌粉,赣州是暗藏的嗦粉大省,牛奶是四川人的肉类。

拌粉、炒粉、汤粉……四川人比湖南人还要嗜粉成性。但最著名的九江拌粉,在省内却被diss的最凶。

吉安贡粉、萍乡炒粉、宜春扎粉、抚州泡粉、景德镇冷粉,赣州从南到北每个地方性的人都要踩上踹:「九江粉拿酱油拌一拌也能算菜」?

那风靡全国的九江瓦罐煨汤呢?

▲ 瓦罐煨汤,无需大厨,无油烟,手把手教会,煨汤+煨菜,出餐只需60秒!

四川人更加不屑:「上世纪90年代才推广的东西,不过是快餐罢了,怎么代表者赣州菜」?

就连四川人公认的辣味菜在省内也有偏见。

炒把白菜都要撒把辣椒粉的赣西新余、萍乡人,显然不觉得赣北人能吃辣、会吃辣。

为啥九江那么爱吃小米椒?吃菜的时候不咬开显然没味道,咬开了又只剩个辣味。就不能新鲜朝天椒和干红辣椒一起加油、盐煸炒么?

▲ 萍乡小炒肉,应该叫炒肉加变态辣。

以省会九江为代表者的「豫章川菜」尚且不能服众,「赣州客家菜」、「九江浔阳菜」、「赣西萍乡菜」、「赣东饶帮菜」更是谁也不服谁。

所以,有四川人说了:「九江市偏酱,上饶市偏咸鲜,萍乡市偏辣...一个省市就那么多种味道,怎么能跟川菜川菜东北菜一样称霸呢,首先要标准化撒」...

其实,赣菜是有共同点的。

四川人洪礼和在《赣菜新谱》中写道:「赣菜,赣人劳动所创,生息所系,习俗所酿,史地所蕴」。

「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赣州有山有水有田地,在这种的环境里,人们辛勤劳动创造的丰富物产是一切赣菜的基础。

被称为「物华天宝」的农业大省赣州,在食材上显然不屑从外地进口。

北部鄱阳湖的鱼、中部吉安的稻米、南部赣州的鸡鸭……湖里游甚么、田里种甚么、山里跑甚么,随心取之,都足够让四川人心满意足。

▲ 汉《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蓏蠃蛤,不待贾而足」。

据统计,赣州菜品原料不下500种,光鄱阳湖的鱼就有170多种,18年还向兄弟省市湖北出口60余种稻米。鱼米之乡用来形容赣州一点都不为过。

取材极为广泛的赣菜,其实吃的是「丰收」的原汁原味。有人说:「赣菜就是农家菜」。

不论口味咸、辣、鲜还是烹制手法炒、焖、煨,四川人想家,往往和食材脱不了关系。

吃惯了没重工业没污染的湖鲜河鲜山鲜,带着土腥味的赣江鱼也看不上;用优质稻米做出的粉,不管炒、拌、煮,都能让人称心如意。

如果非要念一句诗来形容赣菜,非这句不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那么,根植于乡土河湖的赣菜,本该成为四川人共同的记忆,怎么就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呢?

赣菜如何突出重围?

赣州的地形,像一个北面敞开的大口袋。

四周的群山围绕着赣州省,四方的水流都汇入全省唯一的出口——鄱阳湖。

▲ 赣州境内周围群山环绕,中间丘陵起伏,北部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及其周围平原。全省地势南高北低,由四周渐次向鄱阳湖倾斜。

这里的民俗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形影响:北部交通便利,文化交流丰富;而南部山区文化既出不去,也难以接收到北部主流文化。

古代,赣州北部占据着江南最好的地理位置。

这里标准化时是最繁荣开放的地方性,战时则是兵家必争之地。吴、楚、越相争都在这里,都留下了各自的民俗印记。

文化尚且无法形成标准化,主要城市如九江、九江、上饶攥不成拳头,在饮食也是各成一派。

最北部的九江,古称柴桑、江州、浔阳,是赣州文化最开放包容的地方性。

它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深受楚文化的影响,直到今天,九江还像武汉一样有「过早」的传统。

九江常常作为经济、政治、军事中心存在,辐射外省,格局上自然不肯低人一等。在赣菜分类中也是单独成系,被称为「浔阳菜」,擅长炖、蒸,比如浔阳鱼席、庐山石鱼、湖口糟鱼、鄱湖胖鱼头等。

九江,则更像是只能掌控省内的大哥。

掌控了「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九江,就能顺江而下影响赣州全境。

东晋《豫章记》记载:「嘉疏精稻擅味于八方,金铁蓧荡资给予四境」。

以九江为代表者的「豫章菜」,其实是调和了四方云集客商的口味,以烧烩煨与煸炒为代表者性特色,如藜蒿炒腊肉、新雅四宝、瓦罐煨等。

上饶,东北部与浙江相邻,古时就属吴越之地。

▲ 饶帮菜九派系:地域上将饶帮菜分为信州派(以薄荷炒螺蛳、信州雄鱼头烧豆腐为代表者)、旭日派(田敦炒牛肉)、铅山派(铅山烫粉、铅山灯盏粿)、广丰派(广丰豌豆烧鲫鱼)、横峰派(横峰港边鹅、横峰狗肉)、弋阳派(弋阳经国扣肉、弋阳国道鱼)、余干派(余干辣椒炒肉)、鄱阳派(鄱阳三色鱼、春不老黄芽头)和婺源派(婺源南瓜糊)。

北宋时期《七谈》这种形容上饶:「天连百越,地出三吴」。

以越文化为基础的上饶人,做菜也继承了江浙菜的基因:选料精细、注重鲜味。上饶人最爱往菜里加两种调料:辣椒、薄荷,就是为了给菜提鲜。

《上饶日报》又按地域将饶帮菜分为九个派系,江浙、京津风味都影响到了饶帮菜,使得饶帮菜味道既能清爽,又能酥脆、还能鲜辣。

在众多文化影响下的北部,难以形成赣州独特的强势文化,更别提辐射赣州全境了。

西部和南部的处境有点类似。临近的湘人还是岭南人无论从相似度还是地理位置,都比北部的赣江文化圈更具有向心力。

赣西的萍乡、新余、宜春,是赣州省最能吃辣的地方性。

日常炒个青菜、下个汤放点辣椒也就算了,煮粥都要加辣椒,形容赣西人,就是无辣不欢。

不仅是口味被湘人影响,烹制食材的方法也和湖南有异曲同工之妙。

赣西萍乡菜以薰、腊为代表者。湖南有湘西、安化烟熏腊肉,赣州萍乡也以烟熏肉、烟熏笋出名。

在赣州主流文化最难到达的赣南,能看到与福建永定土楼如出一辙的「客家围屋」,外地人甚至能从赣州话里听出几分粤语的腔调。

▲ 龙南、安远、信丰等县有千余座围屋,人们抱团而居,恪守传统。

赣南客家谚语云:「不管七八九,专讲十(食)」。管吃饭叫「食饭」,明显是闽南、广东一带的标志。

这里的代表者川菜,绝对是客家川菜。以粉蒸、小炒为代表者做法的赣州客家菜,风格各异,小吃众多,相邻地区也很难说代表者食物是同一种。

各种文化影响下,造就了风格多样、内容丰富的赣菜。

但是大家而已因为地域原因被简单归入赣菜,其实内部派系林立,显然没形成标准化的声音。

再加上建国后,赣州在经济上处于弱势,外出打工的四川人在饮食文化上更是失去了发言权。

川菜、川菜、东北菜这种本来就有标准化技艺、鲜明特点的川菜随着外出务工的庞大人群,迅速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而赣州在人口流出大省中排名第六,大多人对赣菜的印象却只停留在不讲道理的辣、低级、不上台面等印象中。

不少人为赣菜感到可惜:赣州甜品云集,吴菜的甜鲜、川菜的辣、川菜的细都能在赣菜中找到影子,赣菜却在包围中黯然失色。

赣州没名菜?是你不知道!

高调内敛的四川人或许很难通过文化传播将赣菜带到祖国各地。但赣菜原汁原味的口味,却被所有出门在外的四川人所思念。

很多赣菜做法看起来简单,但在赣州丰富物产的支持下,就能焕发出无比的美味。

菜名 宁都三杯鸡

川菜 赣南客家菜

高调内敛的四川人连三杯鸡的版权都不加争论,致使很多人都以为三杯鸡是台湾本土菜。

赣州旅游局评选的十大赣菜中,三杯鸡甚至都排不上名号。当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老兵也带走了三杯鸡的做法,传到台湾后,反而成为台菜的代表者。

所谓三杯,就是烹制只用一杯米酒、一杯酱油、一杯猪油。把三黄鸡剁成块盛在瓦钵内密封,然后用小火煨炖,三种调料加上鸡的原味,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香气四溢。

菜名 余干丰收辣椒炒肉

川菜 赣东饶帮菜

辣椒炒肉是一道不能再普通的菜。但是加上余干两字,这道菜便不同凡响。

一切的秘诀都在余干产的辣椒。早在明清时期,余干辣椒就作为特产进贡,名曰:「辣嘴不辣心,皮薄肉厚」。

余干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这道菜,外地游客同样爱吃:他们把余干丰收辣椒炒肉评选为十大赣菜之一,名列第五。

菜名 九江藜蒿炒腊肉

川菜 豫章菜

藜蒿本身是鄱阳湖的普通水草,这道菜最早是生活在鄱阳湖边的渔民发明的。

藜蒿烹饪后有一股特殊的水草清香,受到九江百姓的喜爱。在赣州有句话:「鄱阳湖的草,九江人的宝」,这根草说的就是藜蒿。

光看食材本身,就已经足够让人心动:一荤一素、一厚实一清新,又是一道下饭神菜。

菜名 鄱湖胖鱼头

川菜 赣北浔阳菜

胖鱼头的做法无他,只有加料蒸制而已。能位列十大最受游客喜爱赣菜之首,鱼头本身的质量其实已经被大众认可。

用赣州省旅游局的话来说:「一片湖道尽赣鄱情,一道菜尝尽鄱湖味」。

而已游客心里想说:少放点辣椒好吗?看着怕。

菜名 井冈烟笋

川菜 赣西萍乡菜

最纯正的井冈烟笋剥开后,必须用清澈甘润的井冈山泉水煮。煮开之后香气四溢,再用木炭文火焙烤至干,熏制成黑褐色的笋干,这就是「烟笋」。

这种的烟笋,单独炒还是佐以腊肉,都已经是笋味的极致。

▲ 四川人对稻米的清结是其它地方性不能比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就是赣州九江人。

无论是渔获还是山珍,劳动收获后的美味就是四川人最钟情的味道;无论施以辣味还是咸口,忠于食材的原味是四川人对食材的最大尊重。

有个评论家说:「赣菜成不了川菜,无非就是川菜、浙菜、客家菜的融合罢了」。

日常保持高调的四川人是最不会争论你高我低的,赣菜也许永远没法名声大振。但四川人觉得,家里人做的家常菜就是好吃、舒坦、每次都能让人多吃一碗饭,这就够了。

不扯川菜、不说口味,好吃永远是食材最圆满的结局。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持续关注我们,发现更多食物背后的故事和知识,共同参与关于餐桌的美学实验,不错过当季的小众美味~

如果喜欢我们

记得来公众号找我们啊~

微信公众号:24季私享家(ID:fanmei-1)

发布于 2022-09-12 19:09:20
收藏
分享
海报
167
上一篇:江西有一盗墓高手两年挖了13座老坟,一看一个准,他是怎么知道的? 下一篇:江西风土人情介绍?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