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中蒙边境30年的内蒙古牧民-只为父亲的一句劝诫。
呼伦贝尔8月12日电题:守护中蒙边境30年的内蒙古牧民:只是父亲的一句规劝。
作者李爱平·白玉泉
“这是我们的家。放牧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边境的情况。”
46岁的斯里曼说起自己之所以坚守中蒙边境30年,源于父亲的规劝。
8月12日,家住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奇白音敖包嘎查的边防战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父亲30年前就告诉我,放牧时要多注意边境情况。”这也让他从一个普通的牧民成长为一名边防战士。
“父亲苏古尔苏荣在世时,讲了一些家乡的故事,让我觉得当边防战士是我最好的选择。”斯门介绍,早在1995年,他在白银敖包嘎查工作的父亲就目睹了边境上发生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情。
苏古尔苏荣家住的地方离边境不到1500米。一些不法分子经常把牲畜从他家的牧场赶走,然后越境。
“这样的事情让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威胁。”西蒙认为,这是父亲告诉自己的“动力”。
时光荏苒,转眼间,西里门长大了。初中毕业后,他回到家,就开始帮父亲打理牧场。“父亲听说我要去当边防,和我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
斯门告诉记者,自从当了边防战士,他对离家不远的中蒙界碑有着特别强烈的保护意识。“除了我家发生过这种情况,其实在当地广阔的草原上,其他牧民早年也经常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
西门说:“这些事一直困扰着我。令人高兴的是,经过30年来许多边防军的不间断守卫,现在安全多了。”
图为西里门。白玉泉摄
边防战士不仅仅是一种荣誉,他们需要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努力。
记者从呼伦贝尔边防管理支队了解到,30年来,斯日门经常和其他边防官兵一起在这片草原上巡逻,他还和当地边防派出所联合巡逻。“巡逻路线不是一条直线,当地很多车都开不进去,所以要巡逻一天。”
谈及过去30年的艰辛,斯日门认为最难应对的是草原上多变的天气。
“夏天的暴雨更好。不管怎么下雨,就是衣服湿了,冬天就不一样了。冬天,这里经常有暴风雪和白发风,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大雪封路很难。”然而,西里门笑着说:“没什么。习惯就好了。”
边防军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西门介绍,“我们的边防军一边生产一边保护边境。他们春天捡羊羔,秋天割草。每年春秋防火期,我们都要进行防火巡逻。”
“我不仅是边防战士,还是草原110‘蒙古包哨所’的哨兵。”关于他的多重角色,Srimen说,“让边境安全是我最大的愿望。”
让西里门兴奋的是,作为一名边防军人,这里的“硬件和软件”正在逐步完善。“现在我所在的嘎查有了长途电话,看电视不再是问题。”“家里也实现了WIFI信号的覆盖。”
来自呼伦贝尔边防管理支队的消息称,为增强群众守边积极性,官方已起草下发了《呼伦贝尔市边防人员管理细则》和《呼伦贝尔边防管理支队边防人员奖励办法》,为边防人员配备了装备和执勤设施。
呼伦贝尔边防管理支队额布吉边防派出所所长包海生认为,边防军人是“不穿警服却甘于守边的真正英雄,而不是专门守边的警察。”
在呼伦贝尔边境地区,像四日门这样的边防部队还有很多。
巴拉图也是当地的边防军人。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只有在巡逻的时候,才能安心。”
“通过实践,我觉得不激化矛盾,不扩大纠纷,群众之间就有兄弟情谊。”
土门和胡力是一对边防父子。这几年,除了日常巡逻工作,父子俩还帮助警方联合控制了4名犯罪嫌疑人,为边境地区挽回了一定的损失。
对于未来,父亲图们说:“在边境草原上巡逻,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直到走不动为止。”
我的儿子胡日说:“我要像父亲一样,把守边的任务交给下一代。”
在西里门的内心深处,他始终相信自己能在边境上坚持当30年边防战士,与父亲的规劝息息相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