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通过防扩散决议(安理会242号决议)

本文目录一览: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朝鲜新制裁决议,联合国对朝鲜都采取过哪些制裁措施?

联合国安理会于美国当地时间22日下午通过第2397号决议,决定对朝鲜实施一系列新的制裁措施,以遏制其核、导开发计划,同时呼吁恢复六方会谈

 联合国对朝鲜都采取过哪些制裁措施?

安理会决议内容(一):扩大对朝金融制裁。联合国表示,安理会最新决议呼吁各国采取措施,禁止朝鲜银行在各国开设新分支机构等,还呼吁防止为朝鲜提供金融服务。

   

安理会决议内容(二):检查朝鲜船只、飞机】联合国消息,安理会在7日最新决议中决定,如果悬挂朝鲜国旗的船只拒绝根据决议接受检查,所有国家都应拒绝让其入港。决议呼吁各国在认为朝鲜飞机上载有决议禁止供应、销售、转移或出口物项时,不让飞机从其领土起飞、降落或飞越,但紧急降落不在此列。

 

关于朝鲜核试验问题的第1718号决议  :1.对朝鲜宣布进行了核试验表示严重忧虑;2.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行动,根据第41条采取措施;3.禁止向朝鲜出口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开发计划有关的物资、禁止向其出口奢侈品;4.冻结支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开发计划的个人及团体的海外金融资产;5.成员国间协调行动,包括对朝鲜船只实施货物检查;6.如需进一步措施,安理会将另作决定。

总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此举不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安理会的行动既要表明国际社会的坚定立场,又应为最终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关于朝核问题,联合国出台了那些决议

安理会会场成为各国代表围绕朝核问题表达各自立场、展开外交斗争的缩影

制裁朝鲜方案如“五色拼盘”

在宣布核武试射之后,朝鲜究竟受到了国际社会哪些方面的制裁?

国际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孙巍、驻汉城记者李拯宇、记者张岚报道 “禁止朝鲜货流,日本人最喜欢吃的海胆今后将贵2到3倍。”一家日本寿司店老板一边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诉苦,一边整理着货架。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718号决议,在对朝鲜核试验表示谴责的同时,决定针对朝方核、导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领域采取制裁措施。一些国家在此基础上又追加了制裁。

禁止物流

说说目前比较热点的国际冲突吧

自去年11月美国在安纳波利斯召开的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以来,阿盟与一些阿拉伯国家在推动巴勒斯坦法塔赫与哈马斯两派和解、协调黎巴嫩各派尽快确定总统人选等方面,态度积极,做了不少促进工作。长期以来,埃及一直是主持调解巴内部各派矛盾和推动巴以对话、谈判最主要的阿拉伯国家。6月17日,哈马斯与以色列就第一阶段在加沙停火的协议,就是在开罗促成的。今年,当地舆论把地区国家的这类调解归纳成几种模式,除“埃及斡旋”、“沙特斡旋”外,还增加了“也门斡旋”和“卡塔尔斡旋”,具体是指2月23日萨利赫总统提出“也门倡议”,3月22日邀请巴勒斯坦两派到萨那商谈重组巴民族联合政府,以及卡塔尔4月中旬邀请尚未建交的以色列副总理兼外长利夫尼出席“多哈论坛”,试图推动巴以谈判所作出的努力。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也已介入了中东和平进程中长期被冷置的重要环节,即叙利亚与以色列的谈判。以色列奥尔默特总理6月18日称,在土耳其斡旋下,以叙近期开始间接谈判,一俟日程与议题达成一致,便将直接进行和谈。

地区国家介入中东热点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意义,虽不能说都会奏效,但毕竟能改善气氛、减少暴力冲突的概率。今年5月下旬,正是在卡塔尔和阿盟的斡旋下,黎巴嫩各派终于同意让苏来曼出任总统,解决了拖延约半年的黎国家元首空缺问题,堪称一大亮点。目前,巴以停火协议期满,冲突又起,阿巴斯已赴开罗,邀埃及再度斡旋以期延长协议,也反映了中东地区国家的这种倾向。

(一)俄格冲突

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自上台以来一直积极奉行融入西方、加入北约的政策,并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但是,要求独立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成为其“入约”道路上的一大障碍,而且这两地的独立要求得到俄罗斯的暗中大力支持。在科索沃2008年2月宣布独立后,俄罗斯开始公开支持两地的独立运动。对此,格鲁吉亚一方面坚决反对,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国际支持,特别是美国的支持,并与美国等国开展联合军事演习。

进入7月以后,南奥塞梯局势和格俄关系突然紧张起来。7月10日,俄外交部发表声明称,俄方得到格军可能以解救被扣留军人为由入侵南奥塞梯的情报。为搞清局势,俄军飞机在南奥塞梯领空进行短时间飞行。格外长特克舍拉什维利则表示,俄外交部的声明等于承认了俄战机入侵格领空。这是对格鲁吉亚主权的蔑视。俄外长拉夫罗夫当天表示,格加入北约的决定将导致格方与阿布哈兹及南奥塞梯的冲突“彻底无法解决”。为了防止冲突再次发生,格方必须与这两地立即签署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协议。

8月初,南奥塞梯局势由紧张升级为严重冲突状态。格军和南奥塞梯武装人员不时发生交火事件,并且均指责对方首先开火。为缓解紧张局势,格鲁吉亚建议与南奥塞梯当局进行直接对话,而俄罗斯主张在解决南奥塞梯冲突混合监督委员会框架内举行谈判。8月7日,格俄代表在第比利斯就谈判模式问题举行会晤,但未能达成一致。格总统萨卡什维利当日下达了单方面停火的命令,并重申允许南奥塞梯享有“无限制”自治权,并邀请俄罗斯作为担保国。这只是萨卡什维利的“虚晃一枪”。8月8日,格军突然包围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市,企图以闪击战方式拿下该市。不料,俄罗斯早有准备,俄第58集团军的一支装甲部队迅速进抵茨欣瓦利。8月9日,俄陆军总司令博尔德列夫命令该集团军和航空兵以火力压制方式,实现维和任务区停火。

针对这次冲突,俄格双方均坚称自己有理。俄总理普京表示,俄方行动绝对有法律依据,是合法和必要的。根据现行国际协议,俄罗斯不仅要履行维和职能,而且在一方违反停火协议的情况下,有义务保护另一方。俄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对新闻界说,俄军所有行动均属维和任务范畴,且其范围仅限于南奥塞梯境内。8月10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对南奥塞梯平民犯下罪行的人将受到惩罚,其中包括承担刑事责任。他将命令军事检察院对有关犯罪情况进行立案调查。面对俄方的指责,格方毫不示弱。格总统萨卡什维利9日宣布,由于俄罗斯侵略格鲁吉亚,他命令国家进入“战时状态”,进行后备兵总动员。格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洛马亚随后说,格议会当日全票通过了萨卡什维利签署的命令,宣布全国进入15天的戒严状态。

8月10日,俄军控制了茨欣瓦利市大部分地区,并与格军在市郊激战。俄军副总参谋长诺戈维岑表示,格军在不断撤出市区的同时,开始调集预备部队。俄空军将对格军第二梯队予以打击,但不会空袭格方非军用设施和城市。俄驻南奥塞梯维和部队司令部发布消息称,格军出动了7400人,100辆坦克以及数目不详的火炮。不过,俄军的进攻地域并不局限于南奥塞梯地区,而是包括格境内的数个军事和战略要地,意图一举瘫痪格方的战争能力。比如,俄军突袭并控制了格黑海之滨的重要军事基地塞纳基市,以及位于格心脏地带的战略要地哥里镇,这次进攻南奥塞梯的格步兵第一旅司令部、炮兵司令部、坦克营部以及空军指挥部均设在这里。至此,格军陷于完全被动,就像萨卡什维利惊呼的那样,他的国家遭“闪电切割,被一分为二”!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格俄在南奥塞梯的冲突形势。8月7~10日,联合国安理会连续四次开会讨论南奥塞梯局势,讨论俄罗斯起草的声明草案。该草案对格军与南奥塞梯武装人员之间的武力冲突升级表示严重关切,呼吁双方立即停止流血冲突和放弃使用武力。由于美国等国不同意使用“放弃使用武力”等措辞,安理会最终未能通过这一声明草案。11日,法国和芬兰外长赴格、俄两国斡旋。就在萨科齐抵达莫斯科前数分钟,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暂停军事行动,并提出临时停火6点建议:不寻求使用武力;完全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允许自由通行进行人道主义援助;格军返回其常驻部署地点;俄军退回到开始军事行动前的边界线,在建立国际机制前,俄罗斯维和力量可采取安全补充措施;国际社会开始讨论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未来地位和保障其持久安全的方法。俄总理普京也说,格鲁吉亚已经“完全失去”对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的管辖权。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暂停军事行动”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格鲁吉亚总统必须下台,格军“最好”远离南奥塞梯,并且还要在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由于无力再战,格政府被迫于8月11日停火。萨卡什维利向国民发表电视讲话,表示愿意尽一切努力尽快解决南奥塞梯危机。俄格外长互通电话,讨论南奥塞梯局势。格外长特克舍拉什维利承诺将迅速查明情况,并对俄方立场表示理解。8月13日,格鲁吉亚政府同意接受俄方的暂时停火6点建议,南奥塞梯冲突暂时平息下来。

这次俄格间的严重武装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难民。8月20日,格鲁吉亚议会国防和安全委员会主席塔尔加马泽说,格方共有215人丧生(146名军警和69名平民)、1469人受伤(1408名军警和61名平民),另有70名军人失踪。而同日俄副总参谋长诺戈维岑称,俄军共有64人死亡,323人受伤,无人失踪。南奥塞梯地方当局则称格军行动造成2000名平民死亡和3.4万难民出逃。

本次冲突是俄罗斯在车臣战争结束多年之后向世人突然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在格军突入南奥塞梯后,俄军以“闪电战”回击“闪电战”,迅速调集两万官兵和500辆坦克,并派苏-25、苏-24、苏-27和图-22战斗轰炸机参战,以极小的代价迅速击败格军,推进至距格首都第比利斯仅45公里处,而此时西方国家甚至还来不及统一立场,无法对格进行援助,从而使格完全陷入军事和外交上的绝境。在退隐世界军事冲突舞台多年之后,这次冲突表明复出的俄军依旧强悍有力、令人生畏,与其周边的中小国家军队相比占据绝对优势。同时,这次冲突也可能是对近年来俄军事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从效果上看,俄军在本次冲突中显然吸取了车臣战争的教训,采取事先隐蔽、快速突击和多军兵种联合攻击的方式,一举击败格军,并控制其战略要地,较好地掌控了战役的主动权、突然性和伤亡水平。不过,俄方2万人和500辆坦克的出兵规模似乎也表明,俄军可能仍然缺乏足够的精确制导武器来对格军实施远程精确打击。另外,俄军有数架飞机,包括一架图-22远程轰炸机被击落也说明,俄军未能迅速摧毁格方的防空系统,这一败笔是如何造成的尚不清楚,可能与俄方缺乏相关的侦察设备有关。尽管存在一些缺陷,俄军的这次亮相基本成功。不过,战争历来是改革之母,相信俄军会以这次冲突为契机,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推进其现代化改革进程。

(二)以巴冲突

2007年,在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以及巴勒斯坦内部哈马斯与法塔赫爆发了激烈冲突,总共造成625人死亡。在巴勒斯坦方面,231人死于哈马斯与法塔赫之间的冲突,382人死于以军的攻击。在以色列方面,5位平民、6名军人死于巴方的袭击。2007年6月,由于被哈马斯夺去加沙地带的控制权,巴总统阿巴斯解散了由哈马斯领导的民族团结政府,而自行组建过渡政府。以色列则以封锁加沙而对哈马斯施压。

12月12日,在中断了近7年之后,以巴谈判代表正式开始新一轮和谈的首次磋商。和谈一开始就充满火药味,最后无果而终。巴以在“两国”解决方案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以色列坚持不允许巴勒斯坦难民回归,而如果阿巴斯在这一问题上让步,则不仅人数众多的巴难民不会接受,哈马斯也会有充足的理由谴责阿巴斯和法塔赫出卖巴人的利益。所以,巴方决不接受“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国家”的说法,而愿意承认以色列是一个犹太人和其他民族共同居住的国家。在巴勒斯坦分成两个实体的状态下,这一问题不会得到解决,因为阿巴斯难以在近期内成功掌控大局,甚至无法阻止哈马斯武装从加沙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而在以色列看来,建立一个无法确保以色列安全的巴勒斯坦国的方案是不能接受的。到2008年2月24日,双方只在水资源分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等一些非核心问题上达成协议。

以巴局势的一大特点就是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边谈边打。这次也不例外。就在新一轮和谈开始的前一天,以军进入加沙地带,打死6人,抓走60人。在2007年12月,巴以双方进行了两轮谈判,期间以军多次攻入或空袭加沙地带,打死数十名巴武装分子。在以军的强大压力下,哈马斯一方面通过向以境内发射火箭弹还以颜色,一方面放出停火的信号,但遭到以方拒绝。2008年1月,以军除继续实施定点清除行动外,还于1月17日下令全面封锁加沙地带,作为对巴激进武装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的报复。加沙很快陷入人道主义危机之中。哈马斯被迫释放出更多的缓和信号,包括声称准备考虑停火,愿意与法塔赫展开会谈,等等。但这些信号没有起到效果。以色列继续封锁加沙和展开军事打击行动,而阿巴斯则以哈马斯交出加沙的控制权为进行会谈的前提。虽然阿巴斯后来同意进行会谈,但会谈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进入3月份,以巴冲突再次升级。以军在2月末3月初展开代号为“热冬”的军事行动,造成至少116名巴人死亡。3月2日,为了抗议以军的军事打击,阿巴斯宣布中断和谈。3月6日晚,一名巴武装分子在耶路撒冷一所犹太宗教学校开枪打死8名犹太学生,打伤11人。随后,哈马斯声称对此案负责。这是近两年来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次恐怖袭击行动,也是近两个月以来巴以冲突不断升级的产物。以色列随后于8日和13日两次空袭加沙予以报复。

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这一轮武装冲突直到2008年6月才停止,共造成35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21名以色列人死亡。6月19日,以色列与包括哈马斯在内的巴各武装派别达成一项为期6个月的停火协议。根据停火协议,巴武装人员停止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以色列停止在加沙发动军事打击。另外,停火三日后,以色列将开始放松封锁加沙地带,允许部分物资运入加沙地带;一周后,以将进一步放松封锁。在最后阶段,双方将展开谈判,商讨重新开放巴勒斯坦和埃及边界的拉法口岸,以及释放遭哈马斯关押两年的以军士兵沙利特等问题。此后,加沙局势基本保持平静。从目前来看,哈马斯能够严格遵守停火协议。7月12日,哈马斯逮捕了7名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的阿克萨烈士旅成员。哈马斯官员祖赫里说:“我们强调,各方必须遵守全国一致通过的协议。”

事实证明,以色列对加沙的打击和封锁并没有把哈马斯搞垮,反而使加沙的民众对以色列的痛恨与日俱增,将哈马斯提升到“得道多助”的有利地位,而令以色列在国际上陷入“失道寡助”的被动处境。与此同时,以色列国内的反对声音也日益强烈,这也是奥尔默特政府同意与哈马斯实现停火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国际社会以及巴、以双方都不看好这项临时停火协议。实际上,双方接受停火实际上是各有打算的。哈马斯希望借此令以色列解除对加沙的封锁,缓和当地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并重整武装力量。以色列希望通过停火使以南部地区免遭袭击。尽管停火可能赋予哈马斯一些合法性,并削弱阿巴斯的地位,但相对而言,对加沙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危害更大,将对以巴和平进程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在停火协议实施后,以巴双方再次展开和谈进程。7月22日,以总统佩雷斯与到访的阿巴斯举行会谈,商讨巴以和平进程等事宜。虽然两人会谈的详细内容没有公布,但巴方高级谈判代表埃雷卡特在会谈前表示,阿巴斯将在停止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扩建问题上向佩雷斯寻求帮助。8月6日,阿巴斯与奥尔默特在耶路撒冷会面。不过,奥尔默特日前宣布,将不参加前进党定于9月17日举行的主席选举,并在新主席产生后立即辞职。这一决定给和谈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双方在年底前是否达成一项协议变得极不确定。尽管奥尔默特表示只要他在总理位置上,就会为实现以巴和平继续努力,但在巴方看来,即将离职的奥尔默特形同“跛脚鸭”。事实上,巴方已经开始为与奥尔默特之后的以色列领导人打交道做准备。

(徐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战略问题。)

2009年,恐怖主义仍将是国际安全最大隐患。随着美新政府反恐战争重心东移至阿富汗,直逼恐怖分子老巢,“基地”组织、塔利班和巴基斯坦亲塔利班分子势必乘机反扑,对美及亲美政治势力发动攻击。他们还可能将爆炸引向全球。最近,“基地”组织二号人物高调出镜警告奥巴马,并号召伊斯兰世界发动新一轮“圣战”。

铲除恐怖主义是全球治理的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必须标本兼治。既要加强打击力度,又要努力净化滋生恐怖主义的社会环境;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合作代替冲突,以和平、民主代替强权、暴力,公平、正义地解决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国内与国际矛盾。

地区冲突:此起彼伏

1月15日,一名巴勒斯坦妇女在加沙城的希法医院外哭泣。

2008年地区冲突明显增多,较2007年33起多13起。热点问题几乎均在升温。在中东,巴以新仇加旧怨,引爆新一轮冲突。为彻底清除哈马斯,2008年底,以军发动了自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对加沙地带最大规模的一次袭击。在高加索地区,俄格展开激战,北约险些卷入冲突。在南亚,2008年7月,印巴军队在克什米尔控制线地区爆发近5年来最激烈的冲突;11月,孟买事件使印巴关系急剧恶化,4年的和平进程再度中断,引起了周边地区和整个国际社会的担忧。

2009年仍将是动荡之年。新年伊始,巴以冲突继续升级,各方斡旋收效甚微,哈马斯发誓将使犹太人寝食难安。中东局势依然转不出“以暴制暴”的怪圈。在南亚,印巴局势依然紧张,印度欲借孟买事件惩罚巴基斯坦的可能性继续存在。另外,斯里兰卡局势也在恶化,政府军在新年第二天攻占了反政府武装泰米尔“猛虎组织”大本营,全面和平希望渺茫。东欧亦不平静,新年的第一天,俄罗斯即宣布全面中断对乌克兰天然气供应,两国“斗气”牵动欧洲政治神经。

防核扩散:无法乐观

伊朗媒体2008年11月12日援引伊朗国防部长纳贾尔的话说,伊朗已成功试射一枚射程达2000公里的新一代地对地固体燃料导弹。这是导弹发射时的照片。

近年来,核武器扩散形势严峻。印、巴、以成为事实上的有核武国家,但至今尚未加入核不扩散机制;朝鲜已进行核试验,伊朗在加速开发核技术。随着核能在能源利用中的重要性上升,无核国家掌握核技术、开发核能的需求增加,进而可能使掌握浓缩铀和核燃料回收技术的国家增加,核技术扩散加速可能性增大。另外,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问题日益凸显,核科学家和走私分子、跨国公司、恐怖分子等参与核扩散机会增多。

2008年,防扩散进程处于停滞状态。朝鲜弃核进程走走停停,伊核问题举步维艰,伊朗在国际法律框架下玩擦边球,国际社会毫无办法。

2009年,地区防扩散问题依然是国际社会关注重点。美新任总统在此问题上可能采取较为温和立场,但伊核、朝核前景仍不宜过于乐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更为担心的是南亚核形势的发展,如果印巴在孟买恐怖袭击调查案问题上不能保持克制,将开启核国家冲突之先例。进而,如有一方不能很好控制核武器和核材料,将可能给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机,引发灾难性后果。

气候变化:暖流涌动

2008年12月9日冰人“请愿” 12月9日,在波兰西部城市波兹南,一名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代表端详伫立在会场入口旁的人形冰雕。这些冰雕内嵌标语,呼吁人们停止对世界环境的破坏,致力环保事业。

2008年是自1850年有气象纪录以来第十个最热的年份。据世界气象组织统计,所有比2008年热的年份都集中在过去12年里,这再次证明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2008年,地区或全球会议对气候问题的关注明显升温。欧洲议会批准了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为其在2020年实现“三个20%”的目标扫清了最后障碍。博鳌亚洲论坛探讨气候变化趋势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本洞爷湖八国集团峰会提出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作为世界减排的长期目标。波兰波兹南联合国气候会议研讨新的气候变化国际公约。

2009年,气候变化问题仍将是国际关注的重要焦点。6月,《气候公约》缔约方附属机构会议将在德国波恩举行,12月,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将就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新协议。可以预见,今年各国围绕减排标准、国际气候话语权的争论将更趋激烈,联合国气候会议能否取得预期成果,人们拭目以待。

海盗猖狂:再添新乱

2008年11月19日,被海盗劫持的沙特阿拉伯“天狼星”号巨型油轮停在索马里东北部海面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日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对索马里附近海域日益猖獗的海盗活动表示关注,呼吁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加大打击力度。新华社/法新

国际海盗近年来有恃无恐。2008年,海盗制造劫持事件比上年增加了两倍,索马里海盗则高居榜首,抢劫船只135艘,绑架船员600多名,现仍有约20艘船只和二三百名船员掌控在海盗手中。还有两个令人担忧的新动向是:海盗正在把手伸向更遥远的海域;部分海盗还与恐怖分子合流,助纣为虐。

2009年,解决海盗问题继续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安理会通过第1851号决议后,截至目前,有10多个国家派出军舰到索马里水域。在联合国框架下和索马里当局同意下,中国海军也已开始执行护航任务。

海盗猖狂作案,严重威胁正常国际贸易,必须坚决予以打击。但是,仅靠军事行动不足以解决问题,欲彻底铲除之,需要综合治理,必须维护有关海域周边国家稳定,促进当地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消除贫困与落后。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主要活动

国际原子能机构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但机构与联合国订有关系协定,同联大、经社理事会和安理会有直接联系。1991年,安理会通过第687号决议,机构接受安理会的委托参与了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核武器部分)的核查活动,为执行第687号决议做了大量工作。

主要活动有:1、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帮助它们开展和平利用核能的研究和应用;

2、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订立“保障监督协定”,对由机构本身或经其介绍提供的技术援助项目、对成员国或其他国际组织以及根据核不扩散义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特拉特洛尔科条约》、《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等防止核扩散条约规定的义务)委托监督的项目实施保障监督,以确保这些项目不用于任何军事目的;

3、组织研究和制定有关核能利用的安全条例,并向世界各国推荐使用;

4、与有关成员国或专门国际机构签订科学研究合同;

5、召集各种科技会议,通过建立情报网、图书馆和出版书刊等方式组织关于原子能和平利用的资料交流。

经过历时四年艰苦的谈判,1997年5月,机构特别理事会完成了关于加强保障监督机制措施的“93+2计划”,通过了保障监督附加议定书范本。这标志着机构的保障监督能力和范围从仅核查各国申报的核活动扩大到可探察无核武器国家的秘密核设施和核活动。

1997年9月,机构缔结了《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联合公约》、《修订〈关于核损害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议定书》及《补充基金来源公约》。

请问《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的内容 是什么。

亦称《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7月1日在莫斯科、伦敦和华盛顿开放签署,1970年3月5日生效,有效期25年。1995年5月11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与延期大会决定条约无限期延长。至1995年5月,共有179个国家批准或加入。

1957年8月,美国、英国、法国和加拿大向联合国裁军小组委员会提出防止核扩散问题。1961年,爱尔兰向第16届联大提出《关于防止核扩散的国际协定》草案。1962年3月,防止核扩散问题被列入十八国裁军委员会(见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谈判日程,美苏就这一问题开始双边谈判。1964年10月,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后,美国担心更多的国家成为核国家,便积极推动与苏联的谈判。双方于1967年8月向十八国裁军委员会联合提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草案。次年5月,美苏向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提出最后修改案文,经审议后通过。无核国家认为,它们已自愿放弃寻求拥有核武器的选择,核武器国家理应保障它们免受核攻击和核威胁。为此,1968年6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美、苏、英的决议案,三国表示对参加本条约的无核武器国家在受到核攻击威胁时保证给予援助。

条约由序言和11条正文组成。主要内容有:①1967年1月1日前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国家为核武器国家。②有核武器缔约国不得向任何国家转让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及控制权,也不以任何方式协助、鼓励或引导无核武器国家制造或以其他方式取得上述武器或制造上述装置或取得其控制权。③无核武器缔约国不得从任何让与国接受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及此种武器或装置的控制权,不制造也不要求任何人提供这方面的帮助。④缔约国承诺,谈判制定关于早日停止核武器竞赛与核裁军的有效措施,以及在国际监督下普遍彻底裁军的条约。⑤本条约不影响各缔约国为和平用途而研究、生产和使用核能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但进行一切和平核活动中,均应依据和遵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约和安全保障制度,以防止核能由和平用途移作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

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奉行不主张、不鼓励、不从事核武器扩散,不帮助别国发展核武器的政策。1984年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后明确宣布,中国核出口严格遵循核不扩散原则。1990年,中国作为观察员出席了条约第4次审议会议。199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决定中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2年3月9日,中国向英国、美国和俄罗斯3个条约保存国分别递交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加入书。加入书指出,中国支持条约确定的目标,即防止核武器扩散、推动核裁军、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并认为这三个目标是相互联系的;防止核武器扩散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过程中的措施和步骤。加入书还申明,台湾当局以中国名义分别于1968年7月1日和1970年1月27日对该条约的签署和批准是非法的和无效的。1995年5月,中国在该条约审议与延期大会上支持其无限期延长的决定,并推动大会不经投票通过了《核不扩散和裁军的原则与目标》等文件

联合国安理会新通过的制裁协议会对朝鲜采取什么措施?

9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375号决议,决定对朝鲜实施新的制裁,决议同时重申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和平与稳定,呼吁以外交和政治方式和平解决问题。

根据这份决议,国际社会将减少对朝鲜的石油供应,禁止朝鲜纺织品出口以及禁止朝鲜海外务工人员向国内汇款等,以最大限度遏制其核武器和导弹计划。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在决议表决后表示,中方一贯坚持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第2375号决议体现了上述“三个坚持”原则,表明了国际社会反对朝鲜发展核和弹道导弹能力、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一致立场。中方敦促朝方正视国际社会要求朝方停止核导开发的愿望和意志,切实遵守和执行安理会决议,不再进行核导试验,切实回到无核化轨道。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发言时表示,安理会成员国应当继续寻找朝核危机的外交解决办法。他敦促安理会认真考虑俄中两国提出的关于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的倡议。

涅边贾同时强调:“俄罗斯不承认朝鲜争取核大国地位的诉求,并支持联合国安理会所有关于要求平壤停止其导弹计划的决议,以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发布于 2022-12-04 01:12:19
收藏
分享
海报
143
上一篇:突尼斯1-0法国爆冷(法国突尼斯在哪里) 下一篇:北约不视为对手不寻求脱钩(俄罗斯北约为何交恶)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