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正文

北京城市山水画研究会名家作品展暨杨留义城市山水画师生作品展

2022-08-31 10:08:25 113
wlza


这个展览,尽显城市山水画之大美!

宫剑南

10月11日至15日,由中国艺术报社、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城市山水画研究会、《国画家》杂志社、《艺术交流》杂志社、新疆恒正司法鉴定中心承办,在北京四季海星电梯工程有限公司、中粮长城酒业有限公司、驻马店五龙口酒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城市山水画研究会名家作品邀请展暨杨留义城市山水画师生作品展”在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举行。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出席12日举办的开幕式,并与潘震宙、赵学志、于志学等嘉宾为展览启幕。郑希友、刘国强、唐延海、郭希敏、冀彦伟、向云驹、马锋辉等中国文联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全国文艺家协会负责人,余宁、孟祥宁、杨惠东、杨留义、王强等展览主承办单位负责人等也出席了开幕式。杨留义城市山水画学术研讨会同期举办。

生动展现新时代中国的大美之境

本次展览展出了北京城市山水画研究会名家邀请作品和杨留义师生作品近100幅,画家们在继承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对北京、上海、西安、杭州、澳门、青岛、广州、拉萨等著名城市进行了创造性的描绘。画家们满怀激情地用独特的笔墨语言关注城市的个性、诗意的栖居、历史的辉煌与时代的创造,生动地展现新时代盛世中国的大美之境。


开幕式上,北京城市山水画研究会会长杨留义回顾了城市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城市山水画创作的主旨,他说:“城市山水画是中国画与新时代的融合,是以城市为主题的创新发展和新概念下的新课题。城市山水画歌颂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的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融合后的雄浑博大。”新时代以来,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描绘人民群众的崭新精神面貌、绘就壮阔而丰富的时代画卷,美术家们在主题性美术创作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上聚焦聚力,一大批来自火热现实生活、记录美好时代的优秀美术作品,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这一时代洪流中,北京城市山水画研究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山水画的创作,并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艺术报社副总编辑余宁表示,今天呈现的近100幅作品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生动艺术实践结出的硕果,是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优秀文艺作品在中国画领域上的一个集中体现。以杨留义为代表的城市山水画家们紧贴时代脉搏、扎根现实生活,创新性继承中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笔墨技法和美学内涵,开辟了以传统水墨表现当代城市、融通城市风貌与山水寄情的中国画创作新范式。


画家于志学在致辞中强调了创造的重要性,并强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则认为,参展作品中的城市山水画创作成果丰硕,展览可以用“吞壮美山川之万千气息,吐城市新貌之勃勃生机”概括,给观众带来新的艺术冲击和艺术享受。

清雅的韵致与剪不断的乡愁

“城市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从漫长的历史进程看是如此,从近代现代当代以来是如此,从改革开放以来是如此,当下更是如此。城市已经成为繁复、辽阔、深邃的社会景观、历史景观、文明景观。既然‘笔墨当随时代’,在一个城市越来越发达的时代,中国画的笔墨当然就应该表现城市,否则,‘笔墨当随时代’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城市山水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康伟在评论文章中这样写道。


本次展览所展出的城市山水画作品,在继承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对城市风貌进行了创造性艺术描绘,集中反映了当代社会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之间的新关系和新平衡。作品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作品中有自然情怀和生态意识;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情结,在作品中关注城市发展演进的历史文脉;还有强烈的时代激情,细致观察、研究城市的建筑风格、空间格局、人文气质、生态气象和城市个性,并很好地融入到作品之中。展出作品笔墨浑厚华滋、气势苍劲磅礴、意境高古渊雅,让观者身临其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新时代城市山水画的色彩与魅力。


美术评论家、《美术》杂志原执行主编夏硕琦认为,城市山水画不是城市地图,而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所以在城市山水画创作中应特别注意人文气息,既可表现物质建设的灿烂辉煌,亦不应忘清雅的韵致与剪不断的乡愁:“城市山水画家应满怀激情地去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诗意的栖居、历史的辉煌与时代的高端创造。人造景观与生态景观在画家人文情怀的浓情点染中所构成的富有时代特殊美感的崭新意境,正是诱人艺术魅力的源头。”

从“天人合一”到“天城合一”

杨留义长期致力于城市山水画创作,他以恢宏巨制与气象盛大的城市风光写意而闻名于当代画坛,一系列作品更奠定了其作为城市山水画家的地位和声誉。他为诸多著名城市或历史文化名城绘制城市山水画,如《澳门吉祥》《魅力北京世博园》《天骄西藏》《古都西安》《燕山揽胜》《崂山揽胜图》《长白揽胜》《最忆杭州》《江南明珠天目溧阳》等,蕴含沉郁的内力,令人常读常新。


杨留义师生创作的城市山水画,其共性是都有山有水有城,而且无一不是首先突出山水,使之保持山水画的品质,然后再巧妙布局城市物象——如杨留义创作的《广州吉祥》用大片的红渲染木棉花,使树的山水地位得到强化,著名的“小蛮腰”和“五羊雕塑”,则在远眺之中风姿绰约;《天骄西藏》则用绛红将布达拉宫的红宫和夕照下的群山互相呼应,群山之红彰显了世界屋脊阳光之城的灿烂景观,这些作品都很好地解决了城与山和水的关系。


杨留义描绘的每一个城市,都会充分顾及它的历史、地理、环境、地标性建筑——《最忆杭州》将雷峰塔、西湖、三潭印月置于画面中心位置,远处才有隐约可见的城市楼群,其中又突出了G20峰会主建筑,可以说是熔古今于一炉,而更多的篇幅还是给了青绿山水,甚至一处完全来自传统山水画的叠瀑;《旭日东升大美青岛》抓住青岛大海日出的城市特点,以崂山为山,以大海和点点渔帆为水,天际高悬一轮红日,一片海滨城市建筑中,又突出五四广场的红色雕塑,以及栈桥、八大关等青岛地标,城市山水因此达到了赏心悦目的效果。


“杨留义把山水巧安排,把城与自然、现代与传统、科技与生态、古典与时尚、城市与乡村这些矛盾的对立的元素和谐地统一起来,让它们协调地聚集在同一个空间,不仅和谐共生,而且实现审美的焕然一新。杨留义创造性地解决了城市山水画面临的诸多挑战、矛盾和悖论,使城市山水画成为独树一帜的山水画新体裁、新品类、新风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向云驹说。


在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看来,杨留义的画作多有“山高水长”“气破天宇”和“北山初雪”的落款,更有“汉魂唐魄写燕山”“汉魂唐魄写江山”等的题跋,可见他的写意是从对天地自然感怀而进入主体精神表现的,而“汉魂唐魄写江山”又表明他的这种写意汲取的是中国汉唐古风诗文的养分,他在笔墨里传递的已不是完全的现实观照,而是从汉唐雄风中汲取的一种博大气象。


以杨留义为代表的一批致力于中国城市山水画创作的画家们,表现的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融合后的雄浑博大,反映的是艺术家在提炼生活后的迁想妙得。在美术评论家、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徐恩存看来,城市山水画艺术尽显出山川悠远、长风浩荡的宏大气势与境界,以感性生动的生命形式,概括了山高水长与群峰巍峨的辽远与阔大,营造的是大山大水的苍茫情调,流露出的是深层的生命旋律。


向云驹认为,杨留义所“领衔”的城市山水画创作,在当代城市化生存环境中存续中国的山水画文脉和山水精神,在当代生态文明视野和精神中注入“天人合一”的生态理想和哲学意蕴,在当代城市发展中倡导现代与传统的和谐和现代对古代的传承,在当代城市发展中重塑具有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城市文化多元化、丰富化的发展模式。


而在康伟看来,城市山水画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天城合一”:“‘天城合一’由‘天人合一’而来;所谓‘天城合一’,就是将城市置于作为‘天’的象征的山水之间,就是用作为‘天’的象征的山水观照城市、浸润城市。杨留义城市山水画对‘天城合一’的追求,既是对‘天人合一’传统的传承,也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对天人关系和生态文明、城市文明的新的艺术之思、新的艺术创造。”


从笔墨当随时代到艺术引领时代

杨留义城市山水画艺术影响力和标杆意义

习瑞

城市山水画艺术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一个属艺术范畴,一个是国家战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即艺术的时代性和时代的艺术性,是一个富于挑战性的大话题。我认为艺术可以丰满、影响甚至引领时代,反过来时代又能够赋予艺术以更加鲜活与澎湃的生命。


不久前的10月12日,在中国文联研讨厅和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举办了一场杨留义城市山水画研讨会和杨留义城市山水画师生作品展。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中国文联首次举办的个人城市山水画研讨会。通过这次中国最高规格最具有学术性价值的艺术论证,从根本上确立了杨留义开创的城市山水画地位。首都和全国文化艺术界权威人士,进行了深入和热烈的研讨。他们提到了清初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时代主题的经常性转换,要求艺术必须调整自身的姿态与方向,成为创作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因为从事新闻多年,我更喜欢从时代角度而非艺术角度,来打量、思考和总结。我的观点是:杨留义城市山水画艺术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一个艺术注释,有着标杆的意义。


如果艺术止步于艺术,那只能算是一个艺术家的本份工作,最多名头前冠上一个“著名”。艺术家如果心甘情愿地享受附庸风雅者和跟随者的便利与荣耀,则艺术就会渐显腐朽没落之象。艺术的影响力不仅在于跟随时代,配合时代,响应时代,丰富时代,为时代添砖加瓦从而成为时代大潮中的同行者。更重要的是,时代也在呼唤另一类大艺术家,尽管这类大艺术家极度稀少——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以其独特的艺术思想与艺术理念,启发和感染时代;以超前的观念性创新,推动和影响时代的思潮,甚至在某一个阶段与某一领域引领时代!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毕加索打破了传统绘画对艺术家的束缚,创造了立体主义,被誉为透视法发明以来艺术界最大的革命。对现实世界进行分割后,毕加索又在画中重构世界。从近代世界艺术史上看,毕加索无疑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标杆作用。其艺术体系和他本人写满了“自由”,成为世界人民心中一个时代偶像和超级网红。他的艺术影响力与时代贡献,不亚于任何一位世界级大人物。


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和标杆意义是艺术引领时代,这也是大艺术家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最大的历史贡献与艺术殊荣。


古往今来,中国的艺术家能够站立于时代最前沿并担当起时代号角重任的并不多见。比如戏曲界梅兰芳,比如相声界侯宝林,都是开创先河的领军者,通过自己的艺术表演或作品,推动了时代发展,成为国家的一种软实力和文化名片。作为传统文化最重要组成的中国水墨书画,星光闪烁。但因为书画特性决定的,再大牌的书画家也只是在圈内有影响,往往也是因为拍卖的价格等世俗的新闻,才受到社会关注。真正能与时代发生关联的少之又少。毕加索的传奇,在中国很难复制。


在我看,杨留义的出现有些意味深长。特别是他多年前创立“城市山水画”,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认证,在北京文联直接指导下成立了北京城市山水画研究会,完成了中国第一个开宗明义打造城市山水画艺术体系的史诗级创新。这一切或许缘于出生于中原大地的他,不一般的人生经历:从小饱受生活的磨难,三岁会爬,四岁会走,六岁学会说话,12岁才上学。当兵后到南京艺术学院学习,激发起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山川的无限钟情,对许多城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忧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天将降大任于斯也,最终杨留义没有辜负艺术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艺术敏感性。万物皆有缝隙,那是光进来的地方。杨留义看到了这一束光,完美地利用了时代的窗口期。作为一个时代型的大艺术家,而不仅仅是一个“笔墨当随时代”的小众艺术家,杨留义城市山水画艺术体系,正在成长为一个时代标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生态文明建设最著名的科学论断之一。同时也成了杨留义城市山水画的一个创作源动力。正像中国文联的座谈会上,一位艺术评论家提到的,城市滋养人的身体,而大自然滋养人的灵魂。那么,如何将绿水青山描绘成金山银山,如何在山水画间植入城市的元素,如何对城市风貌进行创新性设计,如何集中反映当代社会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之间的新关系和新平衡,解决了这些理论问题和创作创新,也就完成了城市山水画艺术体系建设——在当下的中国,或许成了最能与国家战略发生关联的艺术体系。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艺术家要勇于承担时代的重任,要具备时常从象牙塔仰望星辰大海的格局与清醒的认知。大艺术家就是人民之子,要歌颂江山,歌颂生态文明,与时代同行以及引领时代。


有一条重要的新闻值得在此一书: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杨留义创作的巨幅城市山水画《崂山揽胜图》,成为峰会舞台上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亮点之一。当晚央视新闻联播,出现了这幅《崂山揽胜图》作为背景的画面。杨留义另一个新闻是:2019年4月,为北京世园会创作的城市山水画《燕山揽胜图》。


杨留义作品:《崂山揽胜图》

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杨留义在中国文联的座谈会上也表示:正在组织动员广大书画家积极参与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当中,也为碳中和和碳达峰做出艺术家自己独特的贡献。他要求北京城市山水画研究会的画家们,以自己的画笔为自己所在的城市创作以城市山水为主的文化名片,抒写富于城市生态美的人文情怀,让城市更山水!


杨留义城市山水画艺术体系,已经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做了最好的艺术诠释。


人世间的大艺术都是形而上的东西,具有神性的气质与精神内涵。大艺术家也总是处在高处不胜寒的维度,但激情澎湃的使命感,使其必须要担当起时代首席艺术师的历史责任——以艺术的力量引领时代发展!城市山水画艺术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这一次有意义的相遇,带给了杨留义巨大的机会和更高的期望值。我有理由相信杨留义的未来,注定星辰大海。


(作者为北京资深媒体人士)

2021年12月4日


杨留义艺术简历

杨留义开创了中国城市山水画先河。

他创作出中国第一件山水画长卷(250米)《西南万里江山图卷》。

他多次参加国家文化艺术活动,并在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法国卢浮宫、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俄罗斯美术馆、普希金博物馆、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

他先后在中国文联研讨厅、中国美术馆研讨厅、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钓鱼台国宾馆以及杨留义城市山水画艺术馆等多地举办学术研讨会。

他应邀于2018年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创作巨幅国画《崂山揽胜图》,于2019年为北京世园会创作巨幅国画《燕山揽胜图》。

他的作品《宋人词意图》、《雅典·卫城》、《山不争高自极天》分别搭载“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和“天宫一号”遨游太空。

他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多家单位收藏。

在北京、广州、河南等地,他建立多所“杨留义城市山水画艺术馆”、“杨留义城市山水画工作室”。

杨留义创造性的提出了中国城市山水画理论体系,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并成立了艺术理论研究机构。

杨留义城市山水画艺术作品是对当代中国城市生态文明思想的艺术诠释,是打造中国城市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符号。







孟祥宁(研讨会学术主持、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

城市,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画,是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绘画。上世纪九十年代,钱学森提出:“我国画家能不能开创一种以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建筑为题材的‘城市山水’画?”可谓中国画领域的“钱学森之问”。


笔墨当随时代。在一个城市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城市山水画”应运而生。


“城市山水画”切实地探索当代城市和传统山水的结合,在城市化生存环境中存续山水画文脉和山水精神,在当代生态文明视野注入“天人合一”的生态理想。以杨留义为代表的“城市山水画”艺术家,借城市山水表达着他们对时代变迁的感兴和对“美丽中国”的寄怀与抒情,为传统山水画找到一个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的突破口,为城市发展注入自然、诗意、生态的审美价值,为城市景观找到一个古典的呈现方式,为后世留下当代中国的历史记忆和审美面貌。


关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本次共展出杨留义师生作品近100幅,作品在继承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对杭州、青岛、广州、拉萨、常熟、澳门、西安、上海、北京等著名城市进行了创造性的艺术描绘。这些作品满怀激情地去表现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之间的新关系和新平衡,艺术家用独特的笔墨语言关注城市的个性、诗意的栖居、历史的辉煌与时代的创造,生动展现出新时代盛世中国的大美之境。


潘震宙(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

今天这个展览以杨留义先生为首的城市山水画家们把城市文化和青山绿水融合起来,把城市现代化建设与自然生态文明的发展融合起来,使之彼此相依,和谐共生,熠熠生辉。就像悬挂在大厅中央杨留义创作的这幅巨幅城市山水画《祖国首都——北京》,感觉十分震撼,厚重而大气,可以用“吞壮美山川之万千气息,吐城市新貌之勃勃生机”,充分体现出中华之正气,并形成特有的个性和风格。


如何表现时代的精神?这对于艺术家来说是重任在肩,用新手绘旧画无新意,不行,难以表达我们的时代。抛开传统另起炉灶,那也不行,那就不是中国的山水画,在创造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用新的笔墨语言来塑造中国山水画的时代精神,应当说,这是一个艰难的课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个艰难的课题,正是因为这个巨大的挑战,这是成为城市山水画应运而生、脱颖而出的客观必然性。杨留义先生,作为城市山水画家的开创者他带领他的团队,对时代进行观察、体验和思考,努力地把技术和创新相融合,试图勇敢的担负起这个重任,并且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于志学(冰雪山水画创始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

画家于志学在致辞中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并强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对这次城市山水画展的代表画家杨留义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杨留义是一个不甘因循守旧的画家,他喜欢大胆创新。每个时期,他都会创作一批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通过对各异的自然山水和不同风格的城市文化建设的研究,综合历代名家技法给予提炼,创造出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艺术符号——“城市山水画”。美术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杨留义的城市山水所以成功,有几个重要的原因。第一,杨留义有见识。他知道山水画的灵魂是统帅一切笔墨的关键。他的笔墨紧紧抓住山水画的灵魂不放。第二,杨留义有胆略。杨留义为人十分谨慎低调,朴实谦虚。但是画起画来,却是大刀阔斧,勇往直前。他敢于想人不敢想、为人不敢为,他敢于打破常规、画别人不敢画的城市形象,开辟自己的新天地,弥补了历史缺憾,填补了艺术空白。第三,杨留义有扎实的笔墨功夫,成熟的笔墨经验和感悟,杨留义经过几十年的艺术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笔墨创作经验,他对笔力运行、墨法铺陈都有自己一系列的方法。第四,杨留义是一位心胸开阔具有厚爱之心的画家。艺术创作,说到底,就是画家吐露自己的心胸境界、人品道德,表现自己的学养和气度。没有博大的胸怀,难于画出博大的画面;没有高尚的道德,难于画出高雅的画面;没有深层次的气度,难于画出深层次的笔墨境界,没有阳刚大气的艺术审美就难于表现和透露出一种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与生机,这就是杨留义情怀的宣泄、人格的展示,是他对国家、民族、人民的一种深情祝福。杨留义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是值得我学习的。杨留义的城市山水艺术一定会载入史册,引起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余宁(中国文艺评论家理事、中国艺术报社副总编辑)

中国艺术报社副总编辑余宁表示,今天呈现的近100幅作品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生动艺术实践结出的硕果,是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优秀文艺作品在中国画领域上的一个集中体现。以杨留义为代表的城市山水画家们紧贴时代脉搏、扎根现实生活,创新性继承中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笔墨技法和美学内涵,开辟了以传统水墨表现当代城市、融通城市风貌与山水寄情的中国画创作新范式。


杨留义致辞

北京城市山水画研究会会长杨留义回顾了城市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城市山水画创作的主旨,他说:“城市山水画是中国画与新时代的融合,是以城市为主题的创新发展和新概念下的新课题。城市山水画歌颂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的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融合后的雄浑博大。”新时代以来,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描绘人民群众的崭新精神面貌、绘就壮阔而丰富的时代画卷,更好解读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践做到学、思、践一体化,美术家们在主题性美术创作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上聚焦聚力,努力打造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艺术符号,记录现实生活美好时代的优秀美术作品,在这一时代洪流中,北京城市山水画研究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山水画的创作,并力求笔墨与华彩交相辉映,图式与内涵和谐共生。


杨留义作品:《北京》


杨留义作品:《上海》


杨留义作品:《人文中山》


杨留义作品:《青岛》


杨留义作品:《常熟》


杨留义作品:《承德》


杨留义作品:《版纳》


杨留义作品:《澳门》


杨留义作品:《西安》


杨留义作品:《武汉》


杨留义作品:《西藏》


杨留义作品:《天目》



于志学作品:《塞外风光》


杨留义作品:《北京》


马西光作品:《塔吉克舞》


胡正伟作品:《西域行驼》


吴建平作品:《浦东新貌》


郑美秋作品:《林芝印象》


腾模作品:《颐和雅园》


窦黎明作品:《水城印象》


张君法作品:《古城新寿》


张玲作品:《胡同小景》


窦鸿山作品:《瑶岭早春》


马万国作品:《颐和园》


常亮作品:《江城胜境》


贺红梅作品:《中原之春》


田志明作品:《金城揽胜》


李春雷作品:《漠河冬月》


贺为作品:《吉祥承德》


万博作品:《江南春色》


魏铁山作品:《漕粮到京码头忙》


张艺馨作品:《自在沐清风》


张宇阳作品:《北京风光》


赵建中作品:《故园秋晚》


张鹏作品:《承德外八庙》



收藏
分享
海报
113
上一篇:佛山澳兴高端食品产业基地(东方燕滋都)参加2021燕窝产业年会 下一篇:货车洗车机哪个牌子好-来看这家大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