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人力割水稻]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专家〕三年饥荒[1959-1961],1960年在校门外看到两具饿殍决意研究粮产。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江西德安人,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于1960-70年代对杂交水稻品种的研究,令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的粮产增加,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注:1930年6月至12月间,北平被短暂降格为河北省的省辖市。
学历:
博学中学中央大学附中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西南农学院荣誉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发到湖南安江农业学校。袁隆平决意研究农产源于他目睹1959年三年大饥荒在湖南的惨状;1966年2月他在中国科学院《科学通报》于文革休刊前最后一期赶及发表他第一篇论文,受国家科委注目,国家科委因而责成安江农业学校在湖南文革期间保护并支持袁隆平研究。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袁隆平的水稻研究在1970-2000年代有屡有突破,获联合国多个奖项、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共和国勋章等。
家世
袁隆平的祖先大约在明代定居江西德安县南部的青竹畈[fàn]务农。清雍正年间,袁家确定了大茂昌繁盛,兴隆定有期,敬承先贤业,常遇圣明时二十字排辈。袁隆平曾祖父袁繁仁与繁礼、繁智兄弟一代人弃农务商,在1889年离开青竹畈,移居德安县城。19世纪初年,袁家人口繁盛,分为五房。袁隆平的祖父袁盛鉴(1873年-1933年)为二房,他在德安县北门新建宅院,称为颐园。颐园建筑大多毁于抗日战争,战后仅存的私塾约在1986年拆除。袁盛鉴第一次参加乡试就考中举人,后来毕业于江西地方自治研究所。1912年,九江五县同乡会推举袁盛鉴为知事记室。二次革命期间,袁盛鉴被任命为中国国民党南九支部部长,后来还担任过江西省议会议员。之后,袁盛鉴回到德安,出任县高等小学校长、县农会会长。国民革命军北伐开始后,袁盛鉴赴海南岛任职,曾担任广东琼崖行政委员公署秘书、文昌县县长。由于听不懂海南闽语,难以工作,他辞官回乡,曾出任江西平民医院院长。
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1905年-1975年1月15日)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中文系(即后来的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曾任县立高等小学校长、督学。母亲华静(1902年-1989年9月15日)是江苏镇江人,本名华国林,自幼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高中毕业后在安徽芜湖教小学。据袁隆平自述,华静在教书期间结识了尚在国立东南大学读书的袁兴烈,两人后来结了婚。有传记称,华静与袁兴烈相恋、结婚时两人分别是同一所小学的教师和校长。生下长子袁隆津后,华静辞职,专注家务。袁隆平出生时,袁兴烈的职务是平汉铁路局秘书。
1953年,袁隆平(后排左三)读大学期间拟招为空军飞行员,同学欢送时合影。1962年的袁隆平
求学
当时华静妹妹华秀林刚毕业到协和医院当护士,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在协和医学院出生。孩子是隆字辈,加上出生于北平,于是家人起名为袁隆平,当时他是由中国著名妇产科医生林巧稚负责接生的。
中华民国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迁至汉口和重庆,袁隆平也跟随多次转校,其中逗留最久的是在重庆求学11年,因而学会湘语、西南官话等汉语,成为他日后在湖南和四川工作时与研究团队的共同语。
小学,
1936年8月~1938年7月读汉口扶轮小学,1938年8月~1939年1月读湖南澧县的弘毅小学,1939年8月~1942年7月读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
中学,
1942年8月~1943年1月读重庆复兴初级中学,1943年2月~1944年1月读重庆赣江中学,1944年2月~1946年5月读重庆博学中学。
高中,
1946年8月~1948年1月在汉口博学中学(现武汉第四中学),1948年2月~1949年4月转入国立中央大学附中(现南师附中)。
大学,
1949年8月,考入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主修遗传育种学,1950年10月因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1952年,袁隆平报名参加并通过空军飞行员选拔,但因朝鲜战争已结束,并未入伍;同年,他代表川东区参加西南联省游泳锦标赛,获得第四名,因未列名前三甲而未能加入国家游泳队。
早年科研
1953年,袁隆平自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毕业,分配到湘西黔阳县安江农业学校任教。1957年反右运动时,由于袁隆平父亲曾在冯玉祥的第二军团担任上校秘书,袁隆平于是被划为中右。三年困难时期大饥荒,1960年袁隆平在校门外看到两具饿殍,深受刺激,决意研究粮产。
?三年困难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发生的全国性粮食短缺和大饥荒〕
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9-1961年间发生全国性饥荒的一段时期,也有学者将1958年、1962年划入饥荒时期。据各方估计,三年困难时期间发生的大饥荒共造成了中国大陆1500万至5500万人的非正常死亡,被广泛视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饥荒,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人为灾难之一。
大饥荒的主要成因包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以及制度性问题等。1962年初,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公开正式将大饥荒的成因归结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三年困难时期的成因归结为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对于1959-1961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大饥荒,中国政府在1981年以前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中国大陆以外则常使用大饥荒、三年大饥荒。也有西方学者称为大跃进饥荒、中国大饥荒。
而事实上,大饥荒所发生的时期有不同说法、并不局限于三年。贾斯柏·贝克(Jasper Becker)、巴兹尔·阿什顿(Basil Ashton)、文贯中、杨继绳、冯客、周逊等人的著作均采用1958-1962年,还有一些情报机关(如美国中央情报局)也认为是从1958年开始的。
国家主席刘少奇在1961年5月的中央工作会议和1962年1月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提出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结论。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后退居二线,由刘少奇、邓小平等人负责主持中央具体事务,而林彪在会上依然坚定支持毛泽东路线;该会议提倡民主集中制,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进一步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此后,刘少奇主导推出三自一包政策以恢复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存条件,获得邓小平、陈云、邓子恢等人的支持。1962年7月,邓小平在一次内部会议中提出了改革开放后广为流传的猫论(早期版本):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但此后,毛泽东与刘、邓等人之间分歧加大,尤其在阶级斗争等问题上。1962年8、9月,在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八届十中全会上,与会人士多着重于如何提高粮食生产等问题,而毛泽东则集中讲了阶级斗争形势问题,号召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同时批评了邓子恢等人的包产到户是在搞资本主义。1963年,毛泽东在全国发起四清运动,毛与刘之间的分歧和矛盾逐渐升级。1964年2月9日、29日,毛泽东先后会见两个外国党的领导人,说道︰
『 1962年上半年,我们党内有些人在国内主张三自一包,目的是要解散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要搞垮社会主义制度。三和一少是他们的国际纲领,三自一包是他们的国内纲领。这些人中有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还有副总理。除此以外,每个部都有,每个省都有,支部书记里更多。夏季我们开了工作会议、中央全会,把这些问题都抖落出来了。』刘少奇、邓小平等人观看话剧《千万不要忘记》(1964年)。1966年5月,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刘少奇、邓小平等人在文革中均遭到迫害,其中刘少奇于1969年被迫害致死、三自一包成为刘少奇的主要罪状。
1960年7月,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1964年7月5日,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1965年7月,他又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伊凡·弗拉基米诺维奇·米丘林(俄语:Иван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ичурин,1855年10月27日-1935年6月7日),俄罗斯园艺学家。1936年的米丘林。米丘林从1875年开始进行良种选育工作,俄国内战结束后,他的工作得到了列宁的重视。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俄罗斯语:Трофим Денисович Лысенко,乌克兰语:Трохим Денисович Лисенко,1898年9月29日-1976年11月20日)苏联生物学、农学家,乌克兰人。特罗菲姆·李森科1925年毕业于基辅农学院后,在阿塞拜疆占贾育种站工作,1925年,他的一些发现登上报纸之后,获得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的关注和支持。李森科坚持生物的获得性遗传,否定孟德尔的基于基因的遗传学。他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使用政治迫害的手段打击学术上的反对者,使他的学说成了苏联生物遗传学的主流。1935年,李森科获得乌克兰科学院院士、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士的称号,任敖德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1948年8月,苏联召开了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会议,又称八月会议。在会上李森科把自己的学术见解化为米丘林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声称米丘林生物学是社会主义的、进步的、唯物主义的、无产阶级的,而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则是反动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资产阶级的,再次得到斯大林的支持。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的路线,但继续支持李森科。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苏联的生物界得以清除李森科的学说。
李森科事件是政治干涉科学的代表事例。其间苏联有些科学家几次试图反对都被以政治手段打击,或劳改,或处刑,使得苏联的生物遗传学落后世界至少两代人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物界由于苏联的影响,一度也以李森科的理论作为遗传学的正确理论。
李森科在一次会议上批驳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的基因论,宣扬他的获得性遗传理论。著名物理学家朗道提问:您的意思是如果割掉每一代牛的耳朵,那就能培养出一种不长耳朵的牛吗?李森科回答:是的。 朗道接着问:那么为什么女人在出生时都有处女膜呢?
第一篇论文
1966年,三系杂交水稻的发现以《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1966年2月中国科学院《科学通报》发表,是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赶及在《科学通报》于文革前最后一期发表。袁隆平的科研突破主要在19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然而由于袁隆平曾经对八字宪法有所质疑,在湖南文革时期被红卫兵和群众批判,实验稻田育种甚至被人恶意拔除。幸运的是,袁隆平的论文发表得恰逢其时:如果晚至1967年袁隆平就发不了论文,因为《科学通报》和全国所有科学刊物被停刊[注:《科学通报》休刊至1973年]。国家科委读到他在《科学通报》的论文,由国家科委九局赵石英发公函责成湖南省科委把袁隆平列为保护对象[注:这区别于由国务院总理开列的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研究得以继续。
?农业八字宪法,或八字宪法,是1958年毛泽东提出的农业增产的八项措施。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保指植物保护,工指改良工具,管指田间管理。
?《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是1966年8月3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起草、经由毛泽东批准的一份特殊的保护高级干部的名单,被点名保护的人物因该名单而免遭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直接批斗与人身攻击。
背景
1966年8月29日夜里,北京大学新北大红卫兵抄查章士钊住宅。8月30日清晨,章士钊写信给毛泽东,毛批示:送总理酌处,应当予以保护。周恩来严厉批评了有关人员,责令当即送回所抄全部书籍,并派人保护章士钊住宅。此外同时起草了这份名单。 9月1日,周恩来又命三〇一医院准备接收章士钊、程潜、傅作义、蔡廷锴和李宗仁等入院,加以保护。
1967年6月,以袁隆平为首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成立。为了增加试验效果,每年冬天,袁隆平与助手去海南岛三亚育种,甚至在路上把种子绑在身上,利用体温育种催芽。然而研究遇到瓶颈,逾三千次试验都未成功。1971年11月23日,其助手李必湖、冯克珊在海南试验田发现一株难得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此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由袁隆平挂帅。1972年,杂交稻被列为中国重点科研项目,全国协作攻关开始:三十余科研单位参与、上千个品种与该株野生水稻进行了上万次测交和回交转育试验。在此基础上,袁隆平选育不育系二九南1号成功,此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不育系水稻。
1973年,在不育系、保持系的基础上,利用长江流域、华南、东南亚、非洲、美洲、欧洲等地的千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百余具有恢复能力的水稻。至此,袁隆平及其团队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水稻产量也从亩产300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公斤以上。当年10月,袁隆平发表《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4年,他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
1974年,袁隆平团队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1975年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1979年,作为中国大陆首个科研技术,三系杂交水稻技术被介绍到美国。1981年,袁隆平因成功育种中国籼型杂交三系水稻,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湖南农学院聘为兼职教授;1985年,又被西南农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二系杂交水稻
1987年,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湖、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每亩增产5%-10%。
超级杂交水稻
1997年,袁隆平再次发起研究超级杂交稻。2000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除了增产外,袁隆平表示新型的超级杂交稻将更重视水稻营养,其研究团队已经致力于试验新品种中增加维生素A、蛋白质、淀粉及其他营养含量,以期减少贫血和视觉疾患。
2003年中国大陆一半以上的水稻都为袁隆平的杂交品种;在世界范围,20%的水稻采用袁隆平的杂交技术。2007年,中国大陆的水稻产量为5亿吨。其杂交水稻技术已经在中亚、东南亚、北美、南美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运用,继续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及短缺做出卓绝贡献。
2011年9月19日,农业部公布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中国大陆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2013年9月29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证实,经农业部测产验收,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攻关的国家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片Y两优900中稻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2016年10月10日,袁隆平指导的超级杂交稻百千万工程百亩片攻关基地收割。该基地的水稻实验品种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超优1000,经以谢华安为组长的专家组验收,实测亩产达到1013.8公斤,创造了新的杂交水稻高纬度亩产世界纪录。2017年10月16日,袁隆平团队超级杂交稻亩产1149.02公斤再次创下世界纪录。
2020年11月2日,湖南双季晚稻试验示范基地内,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晚稻测产结果出炉,平均亩产达到911.7公斤。加上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曾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意味着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达到1530.76公斤,再次刷新原有的世界纪录。在观看验收直播的袁隆平也高呼More than excited!
2021年5月9日,袁隆平团队对位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基地的超优千号进行验收,测得平均亩产达1004.83公斤。
沙漠种植杂交水稻
2014年10月18日,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副主任马国辉受袁隆平委派,到湛江海水稻发源地考察陈日胜的工作,并申请海水稻项目国家立项。2017年5月7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政府和袁隆平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揭牌,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该中心总部位于青岛市李沧区国际院士港,海水稻研发实验基地位于李沧区白泥地公园。袁隆平在2017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上发表《海洋科技与粮食安全》主题演讲,称将在3至5年内选育出在盐分浓度3-8‰海水灌溉种植条件下,产量300公斤/亩以上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他还表示全球有盐碱地9.5亿公顷,其中亚洲3.2亿公顷占全球的1/3以上,中国大陆有盐碱地1亿公顷,其中2.8亿亩可开发利用,其中2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如果试种和推广成功以后,按每亩产值200至300公斤计,可增产500亿公斤粮食,多养活约2亿人。
2017年9月28日,由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试验基地以及金口镇海水稻稻作改良国家示范基地进行实地测产。2018年,海南南繁基地从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选出176份优良品种,全国大范围试种。同年,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杂交水稻进行测产,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
2020年6月24日,袁隆平团队内蒙古杭锦旗试种海水稻,废地变宝地。
基因改造水稻
2000年以后,袁隆平成立了基因改造应用研究室、分子育种研究室,从全国招聘了数十名高级专业人才。同时把他的儿子袁定阳送到香港中文大学专攻转基因。2003年,袁隆平指导博士生开展远缘物种基因组DNA导入水稻的研究,将一批外源基因转入水稻。
2005年,袁隆平对记者说经过30年的发展,常规育种的浑身解数已经用完,要进一步挖掘水稻产量的潜力,必须在生物基因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并指导团队研究人员通过穗茎注射法,将外缘基因组导入了杂交水稻亲本品系。2007年,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上发表文章,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对政府支持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期盼。只要国家放开转基因水稻的限制,具有抗除草剂性能的转基因水稻将大有发展前途。2008年,袁隆平承担了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的国家重大专项。
2014年1月2日,中国大陆官媒报道袁隆平透露自己正在进行转基因水稻相关研究的一则消息引发关注。早在2008年国家启动转基因科技重大专项时袁隆平已承担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子承父业的儿子袁定阳也发表过多篇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论文。
2021年1月10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代表袁隆平入驻抖音短视频平台,昵称袁隆平中华拓荒人。该帐号未发表任何视频,却在一天之内吸引1600万人关注。
病逝
袁隆平去世后,民众到湘雅医院门前献的花,还有三束水稻。2021年3月10日,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跌倒。4月7日,转院至湖南长沙治疗。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逝世于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享年91岁。
悼念
2021年5月24日上午10点,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虽然袁隆平本人生前曾希望丧礼从简,殡仪馆不接待群众入内悼念,但由于他本人极高的声望,长沙市仍然有大量的自发性悼念活动在湘雅医院、明阳山殡仪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本部进行悼念;此外,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位于海南三亚的研究基地、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西南大学袁隆平塑像等地也有众多群众前往悼念。
夫人邓则,1964年结婚。九一三事件后,中国大陆开始批判林贼。由于湖南话里则与贼同音,袁隆平担心妻子的名字不安全,便将她的名字改为邓哲。邓则后来恢复了原名。
?九一三事件亦称林彪事件,是自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引发毛泽东和林彪关系恶化后,于1971年9月13日前后发生的坠机事件。据中共官方称,林彪、叶群、林立果、刘沛丰、林彪的司机杨枕纲及机组人员潘景寅等共9人在当日凌晨擅自搭机飞离山海关机场,在接近蒙、苏边境时又折返,最终坠毁于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省首府温都尔汗附近的贝尔赫矿区南10公里(苏布拉嘎盆地),机上人员全部死亡。
袁隆平和妻子邓哲育有3个儿子:长子袁定安、次子袁定江、三子袁定阳。
袁定安(1966年5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黔阳县安江镇,为安徽袁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定江(1968年2月18日-),1991年湖南财经学院金融系金融专业毕业,后来获得武汉大学EMBA,曾担任珠海市农渔委主办会计、珠海市财政局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业务主办、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2002年起担任深交所上市公司隆平高科副董事长,年薪148万元人民币。袁定阳(1970年3月14日-),1994年毕业于广西农业大学,200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博士学位,后被湖南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袁隆平的父母有五个儿子:老大隆津、老二隆平、老三隆赣、老四隆德、老五隆湘。排行第三的袁隆赣小时候就被过继给了袁隆平的伯父。此外,袁隆平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袁惠芳(1930年-)。抗日战争时期,袁惠芳也同袁隆平兄弟几人住在重庆南湾。抗战胜利后,袁惠芳与生母返回德安县,之后同袁隆平失去了联系。袁惠芳毕业于南昌师范学校,之后曾在德安县的幼儿园、德安县博物馆工作。1970年代,她从报纸上看到华国锋为袁隆平颁奖的报道之后给新闻里袁隆平的工作单位写信,兄妹二人才恢复联系。
隆平路(深圳龙岗区坂田街道,福州也有),为纪念袁隆平而命名。
时间 奖励名称 授奖部门
1981年6月 国家特等发明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85年10月 创造与发明金质奖章(杰出发明家)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7年11月 科学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3月 农学与营养奖 英国让克基金会1991年11月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93年4月 拯救世界饥饿(研究)荣誉奖 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1994年12月 何梁何利基金奖 何梁何利基金会1995年10月 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 联合国粮农组织1996年5月 日经亚洲奖 日本经济新闻社1996年12月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97年8月 杂种优势利用杰出先驱科学家称号 墨西哥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国际讨论会1998年11月 越光国际水稻奖 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事务局〔1999年小行星8117(1996SD1)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1年2月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年8月 拉蒙·麦格塞塞奖 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基金会2004年5月 沃尔夫农业奖 沃尔夫基金会2004年10月 世界粮食奖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3月 法国农业成就勋章 法国农业部2016年 吕志和奖 - 持续发展奖 吕志和奖有限公司2019年 共和国勋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有顺口溜: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袁隆平本人谢绝此称赞。2006年部分网友推荐袁隆平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2014年入围预选名单(共278人)。在中国网络,还是让你们吃的太饱了等网络段子和表情包也层出不穷。袁隆平感叹年青人没经历过1959年三年大饥荒,对此回应:你们年轻人不知道,没饭吃真难受啊,饿死人啊!曾有媒体估算他身价上千亿人民币,袁隆平指他生活平淡,自己每月工资6000多元,还有股份分红、稿费、咨询费等额外收入,每年总共有30多万元收入。新华社记者曲志红将袁隆平的事迹撰写成《永远执着的美丽》一文,此文被收入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七年级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范文。也有批评指,新闻媒体将杂交水稻的贡献过度聚焦于袁隆平身上。对中国大陆杂交水稻作出重大贡献的还有谢华安、颜龙安、李必湖等农学家,但媒体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谢华安(1941年8月16日-),中国植物遗传育种学家。出生于福建龙岩,就职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主要从事三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带领团队主持育成中国稻作史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谢华安,1941年出生于福建龙岩。1959年毕业于福建龙岩市农业学校后,担任永安大陶农业中学、永安农业中学教师,1964年,被抽调到永安农业职业中学负责生物课教学,1972年冬,从五七干校调入福建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作为福建省三明地区南繁领导小组组长,被派往海南,参与杂交水稻协作攻关,开始了水稻育种生涯,1980年冬,谢华安培育出具有抗瘟性强、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的株系明恢63,为杂交水稻恢复系选育中遗传贡献最大的亲本,也是20世纪中国杂交水稻组合配制中应用最广、持续应用时间最长的恢复系。
1981年,谢华安团队利用明恢63和不育系珍汕97A杂交,培育出汕优63。1986年,汕优63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以丰产、抗病、米质优和适应性广等优势,成为全国杂交水稻播种面积最多的种子,并在此后16年连续稳居首位,是中国当今推广时间最长、应用面积最大、增产最显著的水稻良种。其后又相继选育出了明恢86航1号等恢复系和Ⅱ航优1号Ⅱ航优2号汕优77Ⅱ优明86宜优673等优质品种。1996年至2006年,担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2007年,谢华安在参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过程中,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退休研究员邱实、周易举报其论文《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Ⅲ.光合特性与光能利用率》、著作《汕优63选育的理论与实践》涉嫌抄袭,中国科学院表示评选中已对举报情况进行调查,并在增选大会上公布和讨论,谢当选院士符合评审程序。谢华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被举报的该篇论文写于1996年,发表于1997年,以今天的操作规范看确实有不足之处。颜龙安(1937年9月16日-),江西萍乡人,中国作物遗传育种专家。1962年毕业于江西农学院。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籼型杂交水稻开拓者和主要发明者,有杂交水稻之母之誉。获国家发明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劳模等多项奖励和称号,连续5届全国人大代表,连续20年当选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李必湖(1946年3月-),男,土家族,湖南沅陵人,中共党员。中国农学家,水稻专家,曾为袁隆平的助手。1966年,李必湖毕业于湖南省安江农校(现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1976年,他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农学系。同年他加入了中共。后来先后任安江农校技术员、怀化地区科协副主席、安江农校副校长、党委书记,以及杂交水稻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员。李必湖还曾担任过中共十一大代表、中共十二大代表。还曾任怀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主要助手,李必湖同志长期从事杂水稻研究,常年转战湖南、海南、云南、广西,南繁北育,风餐露宿,几经艰难搜索,终于取得了世界闻名的科研成果:1970年11月23日,在袁隆平老师的指导下,他第三次赴海南开展杂水稻研究,在海南崖县南红农场附近找到野生水稻的雄性不育株——野败,结束了杂交水稻研究徘徊的局面,为攻克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研究难关打开了突破口,促进了1973年杂交水稻三系的配套成功。目前国内外种植的三系杂交水稻中,绝大多数细胞质都是野败转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