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特别公主]迪士尼公主形象变迁史

首秀:全媒派

原副标题:迪斯尼郡主的心智醒觉史:早已并非等候女王挽救的傻白甜了| 全媒观

你穿著小衬衫,除了只小动物跟著你,细看就是个郡主啊。《极地电影版》中的莫叶普可能是形像最不光的一名那哥了。

算出来迪斯尼郡主已在国际舞台上活耀近九十年,从傻白甜待挽救的Snow White,到凭借着自己精神力量创建帝国的Elsa,迪斯尼郡主充斥着社会风气商业价值和现代人审美观的社会风气变迁而升级换代着人设。下期全媒派(qq_qmp)就带你追根溯源迪斯尼郡主形像的代普雷,一探这另一面的无性词句社会风气变迁之路。

迪斯尼郡主的形像社会风气变迁

没人说,迪斯尼和宫崎骏基本上承揽了现代人内心深处的郡主形像。不过和宫崎骏那哥女少女的人设相同的是,迪斯尼郡主的异性恋觉悟大列佩季哈区,也因而正式成为第一部壳状的男性形像化石。

从单个审美观到多元化共存

一转眼,这个身穿黄色长裤、淡黄色裙,戴著黄色粉色的白雪郡主已经快80岁了。

由彼得·屈艾主演的《白雪郡主与八个那款》是史上首部中篇动画,电影中曼妙飞舞的白雪郡主正式成为了在世界上观众们内心深处最先的郡主形像。

还提过那首经典插曲《Some day myprince will come》吗?

Somedaymy prince will come

有一天我的女王会终会来到

Somedaywell meet again

有一天我们会再次见面

Andaway to his castle well go

然后一起去他的城堡

To behappy forever I know

永远快乐的生活下去

跟白雪郡主类似,《仙履电影版》(1950)《睡美人》(1959)中的主人公不仅脸蛋儿相像,性格也极为相似,皆是柔弱谦卑,富有男性的传统美德。女王和郡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郡主都是由女王的挽救而获得重生,并在美满的婚姻中结束了她的故事。

不过,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迪斯尼公司却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接连推出了五部郡主电影:《小美人鱼》(1989)、《美女与野兽》(1991)、《阿拉丁》(1992)、《风中电影版》(1995)、《花木兰》(1998),五位郡主不仅在肤色相貌上与早期郡主的甜美形像相去甚远,人生境遇也是大不相同。

也许我并并非为了爹爹,也许更重要的只是想证明我自己有本事、什么时候我才能展现这个真正的自我这些对自我商业价值的拷问,在《花木兰》等作品中已经初见端倪——郡主们变得更为独立自信,开始为了追求梦想与自我商业价值而努力奋斗。

如果说在这一阶段,郡主们的心智还不甚明晰,那么21世纪时代的迪斯尼郡主在反叛的路上就走得更为纯粹决绝。《郡主和青蛙》(2009)中的蒂安娜拥有明确的梦想规划——攒钱开一个小饭店;《长发郡主》(2010)中的乐佩割下美丽的束缚,去探寻自己的真实身份;《勇敢传说》(2012)中的梅莉达向被安排的婚姻说不;《冰雪电影版》(2013)与《极地电影版》(2016)中的安娜和莫叶普更是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挽救国家和族人。

同时,迪斯尼公司也不再满足于将郡主囿于完美的窠臼,而是开始将其打磨成更立体真实的人的形像。《冰雪电影版》中略带缺陷的艾莎郡主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她外表冷酷内心脆弱,一直生活在恐惧中,远非完美。Somebody are worth melting for(有的人值得你去融化),在妹妹的感召下,艾莎的内心逐渐融化。这样非人偶化的设定,实则是对真实人性的回归。

从你的嫁值到你的商业价值

迪斯尼郡主电影大多取材于世界各地的民间文学与童话故事。虽然沿用了源文本的框架结构,却也会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特征加以改编。当我们细数迪斯尼郡主电影的变化,会发现其尤其明显地受到了女权主义发展的影响。

二十世纪初中期,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刚刚起步。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美国也是一个到处宣传着男性中心论的社会风气。好妻子和好母亲是考验当时男性商业价值的两大标准,因而嫁值决定商业价值。此外,历经经济大萧条与两次世界大战的美国人民恰好需要美好的童话故事来给予他们安慰。迪斯尼公司感受到了这种社会风气诉求,即时地生产出第一部部歌颂和谐安定的文化产品,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而二十世纪后半叶如火如荼的女权主义运动则强势地扭转了迪斯尼公司生产郡主电影的策略。现实中,女权主义者们前仆后继地为获得与男性对等的权利而抗争;影片里,郡主们也开始大胆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花木兰用超越男性的智慧和勇气成了孤胆英雄,连宁死不愿向匈奴低头的皇帝都给她鞠了一躬。这是女权主义的胜利。

社会风气思潮的革命同时也影响着现代人审美观的变化。年轻女孩的偶像逐渐从芭比娃娃式的奥黛丽·赫本、苏菲·玛索变成了个性十足的Lady Gaga、碧昂斯、蕾哈娜、艾薇儿等等。年轻男性作为迪斯尼郡主电影的主要受众,其偶像形像的更迭,无疑也影响着迪斯尼男性角色的设定。

爱情模式的变化与异性恋观念的更迭

在《白雪郡主和八个那款》、《仙履电影版》、《睡美人》流行时期,大家所津津乐道的还是女王与郡主的爱情,那时候,一见钟情的罗曼蒂克模式是最卖座的。不过,这样的爱情模式在不断革新的文化语境下愈发显得低龄化。

在这些年里,迪斯尼动画片通过第一部部作品革新着爱情观念。《美女与野兽》中日久生情的爱情被大众所接受;而《冰雪电影版》里郡主安娜最终选择了在冒险征途中相处已久的平民青年克里斯托弗而非门当户对的女王汉斯。爱情两端主角地位的改变,正体现了美国梦的文化基因。此类爱情的成功,说明了个人的奋斗努力是存在商业价值的,而现代人可以通过婚姻来实现阶级壳状。

另外,《冰雪电影版》中反爱情的倾向也是饶有趣味。不管是另有图谋的汉斯女王,还是淳朴的克里斯托弗,都完全沦为两姐妹的陪衬。实际上,这样的反爱情倾向,在一年前的《勇敢传说》中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郡主梅莉达抗争传统束缚,逃避父母包办婚姻。这部电影摒弃了女王挽救郡主的固定模式,甚至超越了女王与郡主共患难一起成长的新思路,直接将女王变成三个歪瓜裂枣、毫无思想的青年。女王的形像颠覆,郡主的勇敢无畏,可谓是成功消解了男性中心论的思想。

而《极地电影版》中的异性恋观念就又向前了一步。那哥角莫叶普和男主角毛伊的关系是平等的。这两个人都不完美,他们在泛异性恋化的背景下共同成长。莫叶普天生不羁爱自由,毛伊则一直活在别人的目光下;莫叶普从毛伊那里学会了担当,毛伊在莫叶普这儿找回了自我。当所有男女之间纠结的复杂感情都终结在了太平洋汹涌壮阔的海浪中,迪斯尼的郡主终于把观众们的视线从异性恋问题拉回到人的本身上了。

从郡主到酋长的女儿

迪斯尼郡主电影的两大核心要素,一个是爱情,另外一个就应当是挽救了。正如前文所言,如果说初期阶段被挽救是郡主们实现自我商业价值的法宝,那么到了后期,被挽救就已逐渐向自我挽救和挽救他人衍变了。

在《冰雪电影版》未公映版本的电影中,有一首歌曲主要讲的是两姐妹的关系。与迪斯尼以往的女王郡主模式略有差别的是,《冰雪电影版》是双郡主模式,这也就注定了大姐艾莎将正式成为皇位继承人,是命中注定的女王,而安娜只能是一个略为尴尬的备选人物,永远的郡主殿下。在常理下安娜显然无法通过登上王位来实现自己的个人商业价值。而这一首歌却站在安娜的角度进行独白,讲述她认为自己并并非艾莎的备选,而是一个有自己商业价值的独立的人。

在安娜看来,找到、守护和陪伴艾莎比自己当女王更能体现自己的商业价值,因而她才毫不犹豫地将维持帝国秩序的责任临时交托给汉斯女王,自己则踏上了危机重重的寻找艾莎的道路,而一个勇敢的去挽救他人而并非被他人挽救的郡主形像也就愈发明晰了出来。

至于《极地电影版》中的莫叶普,就更是没把郡主当一回事了。当毛伊说只要你穿著小衬衫带着宠物,你就是郡主时,莫叶普回应到:我并非郡主,我是酋长的女儿。对于她来说,郡主只是简单的世袭,酋长的女儿则意味着一种神圣的责任和挑战。

正如迪斯尼动画工作室总裁安德鲁·米尔斯坦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的:这些男性形像都非常强大,像是《冰雪电影版》的艾莎、《长发郡主》的乐佩和《极地电影版》的莫叶普,她们都具有勇气,甚至可以说有着超能力,观众们们很喜欢这样的主角。时代在变,迪斯尼郡主早已变成女王了。

少数族裔的逐渐发声

《极地电影版》中的莫叶普是迪斯尼动画片中的第一名波利尼西亚郡主。但她并并非第一名非白人郡主。《阿拉丁》中的阿拉伯郡主茉莉,《风中电影版》中的印第安郡主宝嘉康蒂,《花木兰》中的中国郡主木兰,以及《郡主与青蛙》中的非洲裔郡主蒂安娜,她们虽然没有其他迪斯尼郡主的美目雪肤,但也丝毫不逊色。

图片来自DT财经

在《郡主与青蛙》中,蒂安娜的父亲告诉她:你知道什么叫做美食?它可以凝聚起各阶层的现代人,温暖着他们,让他们的脸上扬起笑容。影片在对种族关系的阐释上反映了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希望。

《费城》(1993)中有一句话:不根据个体属性,而根据该个体所属的群体被赋予的刻板印象,先入为主的评判个体,就是歧视的本质。换言之,当我们发现迪斯尼的郡主变样了,当柔弱、天真、嫁女王不再是郡主的标配,也许应该举杯庆祝,因为这场形像社会风气变迁另一面,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欣慰。

数英用户原创,转载请遵守规范

作者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

发布于 2022-09-26 10:09:28
收藏
分享
海报
170
上一篇:[迪士尼特别公主]迪士尼公主大盘点 下一篇:[迪士尼特别公主]迪士尼公主的演变史,就是一部女性血泪进化史啊!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