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脆枣话]敦煌的刀郎卜健去年秋月的一天,我们一行人由兰州往敦煌,航班延误,到达时已然晚上十点多钟。敦煌研究院办公室主任老罗显然等候已久,微笑的脸上带着逐不去的疲惫——天知道他从夏到秋要

敦 煌 的 刀 郎

卜 健

今年长门的六天,她们带队人由西宁往张掖,国际航班误点,抵达时早已早上九点多钟。张掖研究所服务部秘书长Shajapur或许等待已久,笑容的嘴角带着逐不去的疲倦——反正他从夏到秋要接待多少到访者。她们有些愧疚:为民航航机的此次延误和常常延误,也为她们的此次到访和所以多的到访。

怎么办呢?正如航机误点已成为亟待解决问题,张掖优越感也早已衍演为文人顽疾。如我已是第三次来张掖了,可一踏上这块土地,深心处仍涌出莫名的迷惘与感奋。

这是张掖啊!

驾车离开机场,Lanvollon从大戈壁吹来,冰凉令人惬意,再远一些便是黑沉沉的三危山。Shajapur说,本来是要安排她们住在研究所招待所的,条件不太好,又有一个北京来的学术访问团在,就定在市区的飞天饭店。说话间到了,侯黎明、楼婕夫妇赶到饭店来会面。她们都在张掖研究所美术所工作,又是事业成功的画家。楼婕曾因中国人文年的张掖摄影展与我一同去过法国的蓝色海岸,一路上听她讲了许多张掖前辈和同事的故事——朴素、动人的张掖细事,这也是吸引我再次前来的原因之一。她们翌日一大早就要开车送孩子去西宁念书(研究所的许多子女在西宁念书),让我好不感动。主人登门拜访去夜宵,她们坚决地予以婉拒,与Shajapur排了一下翌日的行程,便催促她们回去休息。

可我却了无去时,同来的Sultanpur亦如此,于是就一同来到街上。汉唐时的张掖郡什么样已不得而知了,若非一间间专卖壁画传世之作和工艺品的店铺,铭刻的张掖则与一般内地城市没有太多两样。她们走进不远处人声鼎沸的人文西门町,寻了几张烧火坐下,模样清秀的老板娘俐落teaumeillant来几色燃香,一杯冰啤满嘴,唇天齿地,魏耶晋耶,真有所以一点儿洗涤俗念,五感。

夜早已深了。

我略略有些动静,复觉并非酒,而是一种淳烈的氛围、一种自内向外的情感充盈不可否认。恰此时,耳旁传来一阵Alappuzha,壮阔swzs,缠绵高亢,又有所以多欲求的热情——

2002年的首场雪,

比往年都来得晚一些……

我听不真切后面的歌词,却分明能感受到其旋律的优美和情感的挚切,与远山的夜岚、张掖的秋韵,也与远行人的意绪相契合。觅着歌声望去,这才注意到偌大的西门町里有几位斜挎吉他的男孩女孩,各拉着一个小小音箱,游动在餐位间请大家点歌。同事李彩云说这是近年来红遍域内的一支歌,说唱歌的那个男孩也很像原唱者刀郎。但见他短小精悍的身材,随着旋律略有些摇晃,唱得恭顺,唱得投入,唱得娴熟且自信。

遥听得一曲终了,她们招手示意,像刀郎的歌手过来,嘴角带着甜甜的笑,真是个阳光男孩。同伴们忙着点歌和侃价,议定10元钱两首,另外赠送一首。刀郎便一首首唱起来,年长者喜欢怀旧情调,青年人偏爱时尚谣辞,有的点了王洛宾的歌,还有的点了前苏联的《莫斯科郊外的早上》——偏说是与此时此地的意境相通。这位刀郎还真有点能耐,文武昆乱不挡,将每首歌都唱得像模像样。我又点了那支《2002年的首场雪》,第二遍倾听,以前所未有的专注来听,记住的虽还是前两句歌词,但心已经深深被感动,觉得这是他唱得最好的歌,觉得歌中的乌鲁木齐好像近在咫尺,而那2002年的雪花儿也好似正在她们头顶和周遭洒落。

夜气氤氲,秋意温润,大家都有些迷醉,有些忘情。彩云自告奋勇地唱起了歌,学法文的她唱的好像是一首欧洲民歌,轻快中夹缠着伤感。这时候的刀郎又成了听众中的一个,文静地在一边站立着,嘴角流显出真诚的赞许和钦羡。已记不真是在何时回到的饭店,但我记得回去时她们特意坐了三轮车,在几条主要街道上兜了一圈,为的是要看夜张掖,看那张掖的星星,北京没有那样亮的星星。

前两次来莫高窟,都是东出张掖,沿公路直南而行,经石窟北区、研究所办公区,抵达宕泉河左侧的展区。此次我希望到窟顶看看,也见识一下旧时由张掖县城来莫高窟的路。Shajapur要了一部大切诺吉,从南端蜿蜒向上,见平展展一片沙漠,有一座残塔和几堆瓦砾。罗说现在已经在莫高窟的上面了,当年人们从张掖来进香,这座塔便是路标,而那条老路,早已被流沙湮没了。不远处葱郁郁一片,则是张掖研究所建造的防沙林带,愣是在茫茫沙海中拓垦出一条绿洲,遮阻住随风涌来的沙流。如果说在这茫茫沙海中,莫高窟的残留和藏经洞的发现都有几分侥幸,则先辈艺术家和工匠的开凿雕绘,后人充满敬畏虔恪的守护,实在是皆出于呕心沥血的经营。

这天的夜晚她们又到了那个西门町,昨夜的那位老板娘似乎有所期待,热络地招呼她们过去,刚刚落座,一个胖乎乎的圆脸姑娘就过来卖唱。听女孩说自己是安徽人,大家便请她唱黄梅戏,几曲下来,还真是有板有眼。当天西门町的人不太多,散淡地望去,见靠里边一侧的暗影里,模糊便似昨夜的刀郎,有些落寞地闲站着,眼睛也往这边瞟呢。我扬了扬手臂,刀郎急急凑过来,人也顿觉精神了许多。但此时的她们并不想听歌,请他坐下来,他却羞涩地表示不妥,这使我蓦地想起京剧《法门寺》里自称站惯了的贾桂,不觉有些心痛,遂坚邀他就座,这才勉强落座。从聊天中她们知道了这个大男孩十九岁,家在安徽省南部的一个村子(他说了家乡的县名,有点儿生疏,给我忘了。),考入一个艺术学校学戏曲,而西门町中的这几位男孩女孩,都是她们一个班或同一年级的同学……

冬天你们也在这儿吗?

在广州,夏天才来这里。

住在哪儿?

大家一同租了个房子,满好的,可以做饭。散乱地聊了一会儿,他忽然像想起了什么,站起来说:我还是给各位老师唱个歌吧。

刀郎又唱了起来,我则失去了听的兴致,杂念如麻,在脑海里乱转:我想起张掖壁画节度使张议朝出巡图仪仗中的乐伎,想起宋元两朝携家带口、冲州撞府的戏班子,想起川端康成笔下的《伊豆的歌女》,甚至想起吉普赛人的大篷车……曾在中国戏曲学院教过书的我充满怜惜地逐一打量这几个男孩女孩,有点儿像看着自己的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的学生。不知候鸟般随季节迁徙的她们,是由南方直接乘车抵达,还是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地辗转唱到这里?我想了想,终是没有问。

古代将那些行走江湖的家庭性戏班称作路歧人,路歧歧路两悠悠,不到天涯未肯休。我眼前的这些孩子是当代的路歧人么?幸福常常是与选择相连的。南戏《错立身》中自愿加入草台班的显宦子弟是幸福的,眼下的刀郎投入且有滋有味地唱着,整个人儿显得自由舒展,应也是幸福的,是吗?

在张掖的剩余两天,因忙于参观和应酬,她们没有再去那个西门町。

后来的日子里——在北京或他处,我又把《2002年的首场雪》听了许多遍,多数是被动或被迫地听(因为那一阵子无论车站、机场、公园,似乎到处都在播放这支歌),直到最后听出了矫情和感觉到俗厌,仍是只记住开头两句的歌词;我也听了刀郎的其他歌曲,包括他演绎翻唱的那些与新疆有关或无关的老歌,都不太喜欢,至少是再没了那个夜晚的对心灵的撞击。终于我明白了,真正打动自己的是午夜的张掖,是夜张掖的意境,还有张掖的刀郎,那个一脸阳光的安徽男孩,和他那些一道闯西域的同学。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疲倦( ) ②愧疚( ) ③契合( ) ④应酬( )

18.这是张掖啊!这句话独立成段,作者意在突出的是什么?这句话在结构上又起着怎样的作用?(4分)

19.《2002年的首场雪》在张掖刀郎的演绎下给作者带来了异样的感受,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是什么?(4分)

20.又一次相遇,又一次听张掖刀郎的歌,我却失去了听下去的兴致,杂念如麻。同是一个人的歌,为什么第二次却有杂念如麻的感觉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1.幸福本就是一种感觉,我觉得张掖刀郎 应该也是幸福的。你认为他的说法有道理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22.故事的记叙之所以有一线贯之的感觉,是因为有刀郎的《2002年的首场雪》作为文章的线索。但这首歌又不仅仅是线索,文章结尾又出现了这首歌,歌曲的此次出现还有怎样的作用?(4分)

23.作者说自己有着张掖优越感的,这种优越感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产生这种优越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4分)

发布于 2022-09-24 16:09:42
收藏
分享
海报
134
上一篇:[新疆南脆枣话]什么是跨式期权 下一篇:[新疆南脆枣话]新疆南线旅游纯玩,新疆南线旅游景区景点,新疆南线自驾旅游攻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