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福建:坚持文化遗产为民始终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
央广网莆田9月23日消息(记者罗晓英) 22日,漳州牢记使命 奋斗保民系列产品主轴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场召开,围绕秉持保民惠农 发展龙湖经济,如是说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漳州省人文和旅游观光厅在增进民生福祉各方面所做的工作。
漳州仍旧把人文遗产为保护放到首位。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可移动历史文物46.9万件,全省重点历史文物为保护基层单位169处,省级历史文物为保护基层单位942处。第44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莆田获得成功举行。‘福建厦门:历史国际街道社区’‘漳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得成功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红皮书》,漳州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量达5个,名列全省第2位。实施民主革命历史文物为保护借助工程,核定公布首批民主革命历史文物红皮书,民主革命历史文物数量居全省前列。漳州省龙湖厅党组书记、厅长王仓皇失措如是说道,二十年来,漳州秉持人文遗产保民,狠抓加强历史文物为保护借助和人文遗产为保护发扬。与此同时,漳州持续推进历史文物合理适度借助,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据如是说,漳州省原有国有美术馆103家,非国有美术馆42家,每月举行文博展览展示、科教公益活动3500余件。在促进非遗与旅游观光深度结合各方面,漳州面世非遗主轴旅游观光线路,建立非遗体验基地,开展非遗进景区、进街区、进公园公益活动,掀起非遗为保护发扬热潮。送船仓工程项目列为人类非物质人文遗产代表作红皮书,全市原有世界级非遗工程项目8个,是我国迄今在国际非遗为保护三个系列产品上获得法网的唯一省份。原有国家级非遗指标性工程项目145项,名列全省第9位;指标性发扬人143人,名列全省第5位;人文生态为保护区2个。
二十年来,漳州秉持表演艺术保民,奋力与此同时实现漳州文艺创作既铸高原又塑高峰。在第十三届中国表演戏剧节上,南塘镇《踏伞行》荣获第十四届文华大奖,这是漳州省时隔15年后再度获此殊荣。在努力面世人民广大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的与此同时,漳州秉持线上线下结合、演出演播厅并举,让表演艺术惠及广大人民广大群众。
二十年来,漳州秉持人文惠农,狠抓构建全面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用人文服务网络。促进公用人文服务与广大群众需求有效对接,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全市超过80%的县级及以内分馆、人文馆达到国家三级馆以内标准,191家公用人文场馆与此同时实现错时延时开放。创新布局城市书房人文驿站等公用人文新型空间733家。
据悉,漳州省已投入使用公用分馆96家、人文馆97家,乡镇(街道)综合性人文站1113家,村(街道社区)综合性人文服务站16000多家,省、市、县、乡、村五级公用人文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已投入使用旅游观光集散服务站85个,与此同时实现县域全全面覆盖。深入开展旅游观光洗手间民主革命,投入使用旅游观光洗手间4080座。
与此同时,厦门、南平、莆田、漳州获得成功建立国家公用人文服务网络示范区。狠抓打造百姓大舞台乡间音乐会经典诵读音乐表演戏剧节等广大群众人文公益活动品牌,每月举行各类广大群众人文公益活动近万场,参与广大群众7000万人次以内。
二十年来,漳州秉持龙湖福泽,狠抓促进龙湖经济取得新冲破。在主要经济指标各方面:2021年,漳州省累计招待国内外游人达4.07万人次、与此同时实现旅游观光收入4894亿元,分别为2012年的2.38倍和2.49倍,年均增速双双冲破两位数,分别达10.1%和10.6%。今年上半年,全市招待国内游人1.95万人次、与此同时实现旅游观光收入2112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1.8%和73.7%,恢复程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产品建设各方面:全市原有5A级景区11处,成为全省第二个与此同时实现市市有5A的省份。获得成功建立7个国家全域旅游观光示范区、5家国家人文和旅游观光消费试点城市、11个国家级夜间人文和旅游观光消费集聚区、46个全省乡间旅游观光重点村镇。获得成功打造福往福来海上游工程项目,首航开通平潭-莆田湄洲岛航线。启动建设贯穿沿海6市1区全程1250公里的1号滨海风景道、长征国家人文公园(漳州段)、漳州省美术馆等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工程项目。
在宣传推广各方面:构建多元立体宣传推广体系,每月举行千余件龙湖公益活动,面世首条龙湖创意视频《来漳州、享福味》,传播受众超2.57万人次,清新漳州福人文等品牌全面打响。
据王仓皇失措如是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漳州出台支持龙湖行业恢复发展的纾困帮扶措施,举行全闽乐购·福见商旅促消费公益活动,发放人文和旅游观光领域消费券超过8000万元,龙湖市场正在加快回暖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