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埃安hyper]广汽埃安发布超跑HyperSSR,被指三条性能参数浑身上下都是槽点
公司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贴心
撰稿丨张昌明
搞事情、李六如,极少有企业能在一次见面会后同时完成这两个姿势。而本田埃安,基本每天都能努力做到。
9月15日,母公司的节能环保汽车国际品牌埃安AION,在广州小蛮腰举行了国际品牌之夜暨我国第三跑车见面会。
会后,埃安正式发布了捷伊国际品牌LOGO——AI王毓国,并推出了中高档国际品牌跑车国际品牌Hyper昊铂,和第一款跑车Hyper SSR。
关于跑车国际品牌,埃安宣布了与航天合作,共同打造出昊铂科学研究生物医学,用航太应用领域的高科技来打造出无与伦比产品。其中便包括了新式电池组、水蒸气力学设计、人造卫星遥感技术,和与高速铁路同型号的900V石墨晶片技术。
以致于埃安总经理赖草的同僚们都提出了疑点:是不是多造两辆Hyper SSR,我国就会少造两辆高速铁路?
在埃安的写实方法论中,另一家发端于传统整车厂的节能环保新势力公司最近确实做得极好。3年买进少于35万台,年A43EI235E增幅少于122%,在中方兴未艾的节能环保车蒙登县扬帆降落的本田埃安显然对于市场又有了新设想。
但光鲜亮丽的战绩另一面,是埃安以至本田独立自主国际品牌商用车掩盖不动的其二,和在智能汽车应用领域缺少裨益的难堪态势。
况且,不论是此车我国第三的SSR跑车,还是本田埃安的国际品牌换新,细看扒下来都显得不是说实话。
跑车 SSR:我国空前,世界第三?
翻开埃安对于SSR的参数介绍,一系列人造卫星放得人眼花缭乱。其中几条是这么写的:
在衡量一款车是否为真·跑车时,性能显然是除了炫酷的造型之外的唯一标准。但仅就Hyper SSR已经正式发布的这四条PT5716SB0而言,基本上色香都是槽点。
首先,1.9秒的0到100公里/小时的加速并不是地表最快。早在2017年,特斯拉正式发布的Roadster 2.0便宣称可实现1.9秒的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战绩。这款电动跑车设置了3个驱动电机,综合马力为1500匹。当然,这款车几次宣布了延期,最捷伊消息是要等到2023年才会后市,正好和当年10月交付的Hyper SSR比划比划。
不过关于地表最快这件事,埃安还有太多问题需要回答,首当其冲的便是这款车的最高速度。众所周知,没有变速箱的电动汽车能够在加速踏板被踩下的瞬间爆发出最大功率和扭矩。要对比同价位的0到100公里/小时加速战绩,毫无疑点就是欺负燃油车。但受限于电机本身的发热问题,一般商用车的电机都会把峰值功率的输出时间锁定在10秒之内。
也就是说,地板电10秒后,电机就自己泄劲儿了。尤其是在车速突破150公里/小时后,车辆的动力就不再源源不断。这也就是为何蔚来ET7的0到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战绩为3.8秒,但最高速度只有200公里/小时。相比之下,比前者便宜10万元的奥迪S3,最高车速也有250公里/小时。因此,Hyper SSR最快究竟能跑多快,还需要尽快对外正式发布。毕竟,Roadster 2.0可号称能开到400公里/小时啊。
埃安母公司的电动跑车:Hyper SSR
其次,堪比火箭发射的推背感。诚然,1.7G带来的推背感纵然很大,但对比载人航天还只是小巫见大巫。一般来说,火箭在发射上升期的最大过载值约为4-5G左右。即使是最先进的SpaceX公司的龙飞船,最大过载值也有3G,约为Hyper SSR的1.7倍。
显然,为了实现通感的修辞手法,埃安拉低了对比意向——运载火箭的过载值。但矮化对手这种做法,在Hyper SSR上还不是唯一一次。
在动力方面,埃安宣称Hyper SSR的1225匹综合马力比F1赛事标准还高出1.5倍。但国际汽联FIA在2021年底召开的世界汽车运动理事会后,对F1方程式赛车输出功率的要求进行了提升,最大可以在1000马力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当前F1 1.6升6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电机的混合动力系统的上限绝对不止1000马力,只是FIA基于环保的考虑对其进行了限制。
那么问题就来了,Hyper SSR的1225匹马力的综合功率,怎么就成了F1的1.5倍了?
更重要的是,F1方程式赛车在一场比赛中要跑300公里上下,其中全油门的路段有50-80%。显然作为电动跑车的Hyper SSR,大概率在一次充电后无法完成如此长距离下的高强度动力输出。因此,即使和如今被政策束住手脚的F1方程式赛车比动力与综合性能时,Hyper SSR除了在瞬间动力这一项之外都得落败。
速度不是地表最快,推背感和火箭没法比,综合马力险胜F1……扒完了三个禁不起推敲的卖点后我们不免要提出疑点:本田埃安为何非得放跑车这么一颗人造卫星呢?
新势力虚标王
近来围绕本田埃安的这场见面会,不少媒体都基于过去该公司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虚标,给其在标题上冠以虚标王的头衔。
不过有一说一,受制于CLTC和NEDC续航测试标准的局限性,和车主用车环境的多样性,不同国际品牌的电动汽车的表显与实际行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实际上随着电动车的大卖,已经有用户在用车经验贴中将该公司产品定义为了新虚标王。
但是,本田埃安的虚标其实呈现在其他方面,首当其冲的便是销量。
在埃安过去的沟通口径里,该公司总经理古惠南一向自诩为新势力,而本田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干脆就直言:新势力,就是‘埃小蔚’。坦率来说,这在自身主动求变的本田集团内部可以理解。但作为一家拥有传统整车厂背景的汽车国际品牌,外界并不认可埃安的新势力身份。
毕竟在这次国际品牌LOGO更新之前,埃安和本田传祺的差异只能在配色中体现,这有啥新可言?但这一切,都不影响埃安在销量这件事上主动碾压所有新势力。
在围绕8月我国节能环保汽车销量的统计新闻中,一些媒体在一些可能的引导中,将埃安的销量与所谓国产电动车新势力进行了对比。一方面,这个赛道排除了特斯拉这样的全球电动汽车龙头。另一方面,比亚迪、长安和五菱这样属于传统整车厂的旧势力也无需被纳入。更重要的是,吉利、理想和奇瑞这样主要卖混合动力车的企业也被排除在外。于是乎,这些媒体不约而同地在文章中呈现了下图:
诚然,国产新势力这5个字的定语足以排除所有能打的竞争对手,但埃安的销量中水分却难以被掩盖。这其中的合作对象,便是本田集团母公司的网约车平台——如祺出行。
作为拥有整车厂背景的出行平台公司,如祺出行主要采购的便是本田集团下属的电动汽车,首当其冲的便是埃安的车型产品。有媒体在文章中称,埃安约有60-70%的车型销量供应给了B端市场。尤其是在广东、海南等华南地区,埃安在当地基本已经成为了网约车的代名词。在检索资料的过程中,笔者甚至找到了一份材料,上面注明了如祺出行给租用埃安系列车型的网约车司机优惠套餐。
不过由于如祺出行并不是上市公司,因此目前外界没人能知道,到底该公司从埃安采购了多少辆网约车。况且,笔者在海南三亚旅游时,便多次召唤到了由个体户,即私家车主驾驶的埃安网约车。
诚然,产品好到能有普通用户愿意采购此车车作为生产力工具,本身就体现了大家对于埃安性能的认可。但这对于一家致力于造跑车,并与蔚来这样豪华国际品牌对标的整车厂来说真的不是好事。毕竟,没有人愿意花30万元以上的价格,选购一个网约车国际品牌的车型。而中高档车一旦卖不动,对于国际品牌的向上和新技术的落地量产注定会形成恶性循环。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起售价28.66万元的埃安Aion LX一直卖不好吧。
着急上市,为了什么?
公开讨伐,推出中医药香氛座舱,续航1000公里被欧阳明高院士暗讽骗子,总经理古惠南被造谣对院士竖中指,竞争对手都在500万元以上的跑车……在产品和车型之外,本田埃安的花边新闻似乎已经是汽车圈的常态。其中纵然有不少外界的误读,但另一家公司确实太着急上市了。
8月26日,本田埃安A轮引战增资项目在广州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本次计划融资150亿元,对应估值850亿元,投后估值1000亿元。而在5个月前,本田埃安混改时估值仅为390亿元。如果融资顺利,此轮过后本田埃安的估值就将翻上三倍。结合9月6日埃安完成的股份制改革,另一家发端于传统整车厂的新公司,IPO在即。
显然,这对于三年来股价都一直不见起色的本田集团来说,至关重要。
在从2020年初就开始的我国节能环保汽车行情里,本田集团表现实在谈不上好
然而在技术层面,埃安与市场中的头部玩家们在销量之外,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追赶。
不论是蔚小理这样的头部造车新势力,还是极氪、智己这样的传统整车厂新国际品牌,大家都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以至补能和服务体系层面全面布局。而埃安在技术层面的独立自主研发,能让外界感受到的除了电动平台和电驱系统外,堪称乏善可陈。能被检索到的,不过是与华为、百度、腾讯以至航天这样的跨界合作。
也许,连续三年累计亏损27亿元的埃安,要用IPO融来的这笔钱补齐研发短板?笔者也由衷希望,埃安能在技术层面努努力,赶超那些他们看不起的对手们。
不过就算一切推进顺利,这些新技术对于明年10月上市的Hyper SSR,恐怕也赶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