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画卷]金秋良田美画卷黑龙江再迎丰收年
中新社长春9月22日电 题:初夏水田美图景 吉林再迎大大丰收
中新社本报记者庄宗、黄腾、孙王磊
初夏九月,又是一年大丰收季。在中华大谷仓吉林的平畴沃野上,农机迎敌,宽果锦绣,小麦金黄色,小麦铃铛,大丰收的图景已经开始各地缓缓展开。端牢中国棒子,产煤支柱产业吉林再迎大大丰收。
原野上高产
去年雨水好,你看这棵豆秧,球根多,颗粒状满。在吉林省牡丹江市南票区社会福利镇水星村地头,村党总支书记杨春海乐在其中。为响应稳粮扩豆号召,杨春海称要将自家240亩水田栽种小麦。
杨春海已经开始查看小麦成活率。中新社本报记者孙王磊 摄
粮食产量400斤十分困难,还有栽种和耕作补贴,栽种小麦的积极性提升。杨春海说,小麦高产,去年价格也不错,收入有保障。
本旗盛夏,在吉林省绥化地区珍利镇瑞云村,地里的小麦叶子已变黄。瑞云村栽种大户尤振东在地头扯开一穗小麦说:看看这小麦棒多粗,土块多圆润,去年是个大大大丰收。
估计能丰产100斤。尤振东种了600亩小麦,他伸出一根手指颤抖着说:去年国泰民安,是近些年最好的穗序。
在知青集团苹农庄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处水田,金黄色的花环在清风吹来下掀起一层层金浪。与往年不同,去年这里首次采用先割晒、后拾禾的单向式斩获方式,提升出米率的同时,也保证稻米品质。
通过地头清扫,使小麦的密度迅速下降,减少了轻瘪粒的比例。苹农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忠忱说,斩获后的小麦可以直接存储,提前占领市场,卖个好单价。
根据吉林省气象部门卫星遥感分析,2022年吉林省主要作物生长期农业气候资源丰沛,光、温、水匹配协调,气候适宜作物产量形成,各地作物生长发育势头良好。
良种良法夺高产
在绥化地区前进镇,东兴现代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小麦已经开始斩获。理事长刘春生介绍,去年合作社种了7400亩小麦,好地块粮食产量达到400多斤。
东兴现代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17年开始实施原野保护性耕作,通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渐变高,曾因过度施肥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得到缓解。
近日,在知青集团建设农庄股份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区一处小麦地块,收割机已经开始作业。经过实收、测产,工作人员现场宣布:270亩小麦,总产15.25万斤,平均粮食产量达564.81斤。
建设农庄股份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区小麦已经开始斩获。中新社本报记者黄腾 摄
建设农庄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万太文说,近年来农庄通过引进良种、与小麦耕作、推广大垄三行密植技术、改单层施肥为分层定量施肥等手段,产量逐年提升,粮质也越来越好。
秸秆粉碎还田我们连续进行了21年,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提升,这也是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万太文说。
在吉林省庆安县平安镇,小麦即将斩获,北方绿洲稻作研究所所长郭彦文正和工作人员一起查看实验稻种收成。郭彦文不久前刚参加一场省里组织的小麦鉴评,他惊喜地发现,参与鉴评的吉林品种普遍抗倒伏、抗稻瘟病,产量和粮质都上了新台阶。
目前,吉林省累计建设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19个、农作物专家育种示范基地16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4%。
机械作业高效收粮
近日,在吉林知青农业股份股份有限公司宝泉岭分公司岭上丰管理区小麦高产示范区,收割机、灭茬机、翻地机车等几十台车辆已经开始同步作业。斩获后的小麦统一运往粮食仓储中心进行烘干处理,实现粮食斩获、秸秆还田、翻地整地、粮食经营等各环节无缝对接。
上丰管理区小麦高产示范区几十台车辆已经开始同步作业,斩获小麦。范明海 摄
在吉林省望奎县东郊镇厢兰五村,小麦已长至两米多高,村里为测产将地边几十株小麦全部扯开,一根根小麦棒又粗又长,土块圆润整齐。厢兰五村党总支书记张会春说,去年村里添置了1000多万元的大型农机具,去年春耕、本旗派上大用场,全程机械化斩获,过去几十天才能收完,去年估计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完成。
望奎县东郊镇厢兰五村小麦地里已经成熟的小麦。中新社本报记者黄腾 摄
近日,在吉林知青农业股份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二管理区第一作业站小麦栽种地块,两台大马力收割机已经开始斩获小麦。去年,友谊分公司与多家企业签订了25万亩的订单小麦,帮助栽种户提前联系客商进行预订销售,充分发挥了大基地群体优势,实现以销促收,以收促整,错峰销售,有效解决了栽种户卖粮难题。
目前,吉林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去年吉林立足抢字抓本旗,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实现丰产又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