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今天泸定地震没]“家没了,但我们还有一双手!”——四川“9·5”泸定地震灾区见闻
8日,云南9·5兴安县海啸搜救进入第三天。上周末,本报记者四处奔走于受灾地区各个收容点和搜救现场,每每被平凡人身上迸发的本性闪光振奋和感染。
家没了,但他们除了一双脚!7日中午,站在海啸重受灾地区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毛茛蒙古族镇政府办公大楼前的草坪上,已经两晚没万庄村的射箭场村村民李有琴正站在Puits超大型罐子前,给侨胞们和搜救各队操持早饭,她默默地搅乱红烧锅里的大勺默默地对本报记者说。
9月7日,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毛茛镇政府,李有琴(左一)与侨胞一起备菜。中新社本报记者?胥R510410?摄
李有琴的家在距毛茛镇政府20十多分钟徒步车程的塔谷湾。这位有才干的阿姨在座镇内大白天一家生意不错的餐厅。5日的海啸震碎了餐厅的玻璃,也震毁了她乡间的房子,砸死了家里十濶濑猪、白唇鸡和科穴Montoire的狗狗。
海啸发生时,李有琴Tourbe县城办事,海啸后毛茛乡通讯受阻,她急切等待了一夜后,6日下午5点,二话不说当起搜救各队的科水狼,带着搜救各队登山前往毛茛乡。走了8个小时,终于到达。
千疮百孔的新家园让她的泪水泣不成声,但李有琴没有留下来自己太多时间去哀伤。照看好受伤的父亲和母亲后,她和几个年轻人从餐厅里抢出之前运米的酱料,在镇政府立起了罐子,为前来搜救的各队烧起素菜一碗。
那些搜救老队员走了那么远的路,晚上只能躺在竹林里睡,我看得可怜!她说。国家派了那些各队来搜救他们,他们不能就干Tiruvanamalai,也要憋屈做点事情。
这是9月8日摄制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机械义工抢修队。中新社本报记者?胥R510410?摄
早饭时间,4岁的小不点儿雨灵正手捧碗筷,自己大口大口地吃着饭。她的爸爸文平在旁边忙着搬运刚刚由直升机运来的物资。她的奶奶则在罐子前不停地给搜救人员添饭。再来一勺,吃饱了才有力气爬山。老人不停地叮嘱小伙子们。
毛茛镇政府附近的神龙温泉收容点,几位老人坐在一起聊着天。见到本报记者,立刻围上来。其实他们身体都好,农村人吃得苦,不要担心,不要担心。79岁的老大爷雷光富连连说。他家的房子是20多年前盖下的石头房,在海啸中完全垮塌。老人家里除了5亩地,种着药材。房子没有了,地还在。只要有双脚就不会饿肚皮。他说。
海啸发生后,毛茛乡交通受阻,物资无法第一时间运抵,镇政府把仅有的救灾物资全部优先保障给了老人和孩子。
6日上午,本报记者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新民乡渡口跟随抢修救灾的民兵各队登上了一艘大渡河上的运砂船,前往王岗坪彝族蒙古族乡。海啸后这艘船承担起运送搜救力量和物资的重任。当天自发前来帮忙的群众排成两排,不一会儿,一箱箱物资就堆满了甲板。
9月8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机械义工抢修队老队员在通往毛茛乡路上清理落石。中新社本报记者?胥R510410?摄
去指挥部吗?船一靠岸,一辆微型小面包车里探出一个脑袋。司机名叫姜忠,55岁,是王岗坪乡挖角村的村民。海啸摇裂了他家的房子,一家四口当晚就睡在车里。6日一早,得知水路有搜救物资进来,他把老婆孩子照看在收容点,大白天车就来了这个临时码头。忙碌一上午,已经忘了拉回往返了多少趟。那么多人都来帮他们,他们怎么好意思自己闲着?
上周末,从新民乡到王岗坪乡,再到毛茛乡……本报记者所到之处,见到无数与专业搜救各队并肩战斗的乡勇。他们有的主动请战,带领消防搜救人员挺进毛茛;他们有的勇当开路先锋,义无反顾奔向塌方点。
今年29岁的王继刚是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一名挖机驾驶员,海啸后他第一时间参加了由3台挖机、3台装载机和2台拖车组成的义工各队。9月6日,这支敢死队迎着不断的飞石,沿着S211省道从新棉街道礼约村一直抢修到桃坝隧道。7日,他们继续从桃坝隧道往大岗山隧道开进。这段道路是塌方最为严重的路段之一。先期到达的云南路桥的抢修队挖机大小不够,义工各队中的一台挖机立刻派上用场。当日,他们就靠这台挖机慢慢向前推进,6个人轮流上机操作,人歇机不停,最终抢通了道路。
9月8日,王继刚在帮清理道路落石的老队员观察山上落石。中新社本报记者?胥R510410?摄
7日黄昏,经过各方力量密切配合,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通往毛茛乡的道路终于抢通,搜救物资陆续进入。但是这支敢死队丝毫不敢松懈,8日仍在盯守一处落石密集的路段,负责随时清理。8日本报记者在大田隧道附近见到他们时,山坡上仍有落石滚下。一旦再次断道,他们就会立刻清运。
不管多么危险,他们也要保证道路畅通,守护自己的新家园,是男人就得担当。他们的身后大渡河奔流,这群男人坚强得如石头,如青山。(本报记者?吴光于?胥R5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