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正文

为什么慢变变味了?

2022-08-16 13:08:09 243
wlza

以前因为“慢”,无数困在都市牢笼里的观众得到了一种遥远的慰藉。现在,因为“慢”,他们陷入了平淡叙述的困境——

为什么综艺变了味?

本报记者李

在扎根国内综艺市场的第五年,慢综艺集体进入疲软期。开启慢综艺风潮的《向往的生活》最新一季,未能扭转口碑下滑的局面,名景荡然无存。但因为嘉宾和粉丝之间的鸡毛蒜皮的争执,节目组不禁感叹这是“节目的悲哀”,“观众的悲哀”。在摸索出一个新的命题——尴尬之后,《五十公里桃花源记》为节目画了一个爆点,却忽略了尴尬可以吸引访客,也可以赶走访客。观众期待已久的重启IP《花儿与少年露营季》平淡无奇地结束了。

慢综艺,曾经因为它的“慢”而给无数受困于都市的观众一种遥远的慰藉,如今却因为它的“慢”而陷入了平淡叙事的困境。但在各种加快节奏的尝试下,慢综艺已经失去了初衷。这看似是一个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将其归咎于慢综艺的内在机制显然是不合适的。

一种改变味道的底漆

目前国内慢综艺节目溯源的共识基本是2017年《向往的生活》开播。这个综艺节目以远离城市喧嚣的农村为背景。住客扮演着传统家庭的角色,每天用农活换食物,忙碌一天后做一顿饭,招待远方的朋友。

当场景回到传统乡村社会的日出时,综艺节目的节奏慢了下来。这里的慢是相对于游戏和比赛的综艺节目来说,没有密集的议程设置,没有戏谑的综艺任务,没有预设的剧本和杂念。总的来说,慢综艺是反节奏、反高潮的,如一股清流,刷新着观众的观看体验。但需要界定的是,严格来说,慢综艺并不是一种新的综艺类型,它更像是一种新的制作理念,一种新的综艺表达方式。在《跑男》连续几季热度不减的“极限挑战”市场,慢综艺犹如一匹黑马杀出重围。随后,以商业、旅行、生活为主题的慢综艺节目应运而生,热度一直延续至今。

这些慢综艺,看起来并不起眼,却有很多关于为什么赢得市场的讨论。慢综艺节目刚起步的时候,无非是“快节奏生活中渴望慢节奏”、“治愈心灵”之类的受众解读。但从市场运行的逻辑来看,恐怕因果并不完全吻合。有业内人士说,慢综艺的扎堆,其实是基于市场的反应,并不是基于对普通人生活的真正关注,导致节目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特点。但需要承认的是,这些轰轰烈烈出来的慢综艺,确实击中了观众某些需求的目标。

虽然争议颇多,但从市场的追捧来看,慢综艺的风头依然不减。即使口碑不如一季,即使在综艺市场遇冷,几档综艺节目难以招商的背景下,《向往的生活》依然得到了多家广告主的赞助,第六季也创下了芒果台的年度投资纪录。这也是一个悖论。以治愈为名的慢综艺,其实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奠定了慢综艺的推出。

指针设置得很快。

慢综艺赛道日益拥挤,市场火热,却伴随着重复、枯燥、套路、无聊等评价。在同质化严重、平淡叙事后劲不足的情况下,慢综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困境。对于观众来说,还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慢综艺慢不下来。

无论是回乡、走一走、开一家餐馆或民宿,还是出生、入世,缓慢的以综艺为主的场景,总是与庸俗繁琐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是一种近乎日常的、远离日常生活的“异地生活”。这一幕背后的支撑来自于对亲密关系的想象。然而,在当下的慢综艺中,两人都遇到了挑战。

首先,田园调性不复存在。《向往的生活》之所以一开始就能治愈观众,是因为节目定位于靠劳动收获果实,一日三餐,回归到衣食住行所维系的最基本的生活逻辑。这样简单纯粹的生活,目前很难找到,是真正的“向往的生活”。而且在节目组精心打造的避风港下,回到农村有了最安全的保障。他们不必像真正的农民那样担心灾难和歉收。只要他们努力,就会有所收获,抛开现实中的诸多隐忧,开辟一片真正的天堂。

但此刻,这层生活背景即使经过包装也已经褪色。或许是出于对节目可看性的考虑,省略了播种和栽培的环节,劳动的过程变得简单甚至被忽略。所谓的海底捞,和旅游体验项目一样,成了大型真人秀。为了避免过程的单调,节目还加入了拍卖等环节,议程设置也变得前所未有。几乎是把棚里综艺的套路搬到了户外,却造成了一种不愉快感。

另一方面,由于慢综艺缺乏严格的流程设计和较强的自主性,嘉宾之间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慢综艺的搭档多是完全默契的老朋友,主要是熟人,比如《Hello Life》里的撒贝宁和尼格买提,《渴望生活》里的黄磊和何炅。另外,《向往的生活》采用邀请好友做客的模式,几乎每期都要换嘉宾。即使大部分都是熟悉的朋友,但客人的频繁变动最终让亲密关系变成了悬浮的想象,聊天内容也转向了追忆往事。再者,随着节目数量的增加,熟人关系也是有限的,于是出现了很多有宣传目的的艺人。有网友评论说,《向往的生活》成了户外版的《快乐大本营》,所谓世外桃源的田园生活成了幌子。

或许正是出于这种担忧,一些节目制作人抛开熟人之间的温暖关系,转而对陌生人进行社会观察,比如《五十公里桃花源记》。在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摩擦和矛盾成为镜头的焦点。正在播出的第二季中,热搜上的“尴尬的九分钟”折射出两代人的代沟,与职场关系的对比也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不过话说回来,观众的目光不会一直停留在争吵上,那些急于疗伤放松的人会在令人窒息的气氛中回头。当嘉宾之间的关系趋于平和时,节目的人气突然下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观众对慢综艺的形式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假设,将其视为精神乌托邦的存在。所以大量植入广告的时候,必然会导致不适。“在广告中插播节目”,层层商业侵蚀,无疑戳破了慢综艺营造的美好假象。随着舆论环境的变化,面对争议不断的娱乐生态,高收入明星群体本身精心营造的生活也变得不靠谱了。

慢综艺也不应该做快生意。

慢综艺应该转向哪里,似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慢综艺的叙事已经走到尽头,创新捉襟见肘,但这些都归结于慢综艺的固有属性,都忽略了一个前提:慢综艺从来就不是一个快生意,是因为担心它平淡无趣而被忽视的慢综艺的土壤,需要炒作话题。现在慢综艺的创新几乎都是在细节上的添加和填充,“怕观众不看”,滑向了反面。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慢综艺可能是个伪命题。相比于综艺行业更成熟的韩国,我们可以找到更成熟的经验和思路。《新西游记》、《三时三餐》、《贾晓莉B&B》、《生姜食堂》等新概念层出不穷,名声依旧坚挺。事实上,目前国内著名的慢综艺节目或多或少都能从韩国综艺节目中找到自己的参照物,但在移植经验的过程中,却忽略了慢综艺节目的真正核心。

慢不是一种表象,而是去伪存真。你不必“住在别处”。风景越美越好。而是你要表现出真实的生活感受,真实的人际关系,这是对节目制作和参与嘉宾更高的要求。但对于目前国内的综艺行业来说,还是无法满足的。以目前流行的快乐再出发为例。豆瓣评分从9.5到9.6,被很多观众形容为“国产综艺的天花板”,低成本的B级综艺,六个“落伍”的快男。它的优点是什么?十五年好友的真情实感和普通人的生活背景是被提及最多的回答。这是慢综艺市场的一个惊喜,但很难复制。更深刻暴露的是国内综艺行业的短板:追逐流量,跟风,却很少触及核心。

所以,还原生活的真实烟火,可能比大刀阔斧的创新甚至可能走向相反的方向更重要。人总是在生活的,观众也需要真正的慢综艺。所以,问题不是市场是否还需要慢综艺,是否探索新的故事讲述方式,而是如何把原来的故事讲好。

编辑:维安

收藏
分享
海报
243
上一篇:印度德里的新增死亡人数达到六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全球确诊病例超过83万例。 下一篇:【河南省青少年在线评论大赛】努力建设活力无限的创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