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积善村的历史建筑焕发青春,百年学校焕发青春,听见书声。

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写作。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为农

在优竹家学校,参加暑期兴趣班的20多名学生在背诵《弟子规》。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为农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漫步广州天河集山村,你会发现大街小巷飘着书声。寻找读书的声音,我来到了游助家塾,一所充满书香墨迹的百年名校。

“弟子们,圣人训练。先孝,后信。爱公众,但要爱人民。如果有余力,可以学文学……”三个字,两句话,一个韵,伴随着孩子们响亮的朗诵,家庭学校的一砖一瓦,挂在内墙上的书法作品,弥漫着独特的古典文化气息。

中华文化公益课老师梁告诉记者,中华文化课今年暑期第一次开课,每周一至周五开课。来上课的孩子从5岁到11岁不等,大部分都是这个村的村民。国学班很受欢迎,因为班里只有18个名额,甚至吸引了不少旁听者。“孩子会早早来家里学习。我们从上午9点开始教弟子,上午10点安排学生练字”,梁表示,希望通过公益国学课,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待人接物的礼仪,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和尊敬老师。

值得一提的是,来家校学习的孩子都穿汉服。梁说,汉服是国学的班服,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不仅让他们有了归属感,也让他们在百年家庭学校上课时有了一种古典的魅力。”

据吉山实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梁永菊介绍,村公司、街道社区将党建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开设国学兴趣课程,让村民切实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我们将定期举办读书会、国学兴趣班,坚持每年举办书法培训、书法比赛等文化活动,与积善小学共建,聘请专业书法老师,为学校、村里祠堂的孩子们提供免费指导。通过国学传统课程和书法课程,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梁永举说。

朱杰街道积石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梁晓华表示,社区致力于推动社区党建与古典文学的融合发展,让下一代通过读书、写字、学习记住文化的精髓,传承礼乐先行、孝为先,让下一代继承和发扬古训,建设一个民风淳朴、乡风文明的社区。

据介绍,“游助家塾”原为鸡山村梁家始祖文川第八宗祠。是砖木结构,两厅一院。它已经有167年的历史了。曾在六七十年代作为积善小学的教室和教师宿舍,也曾作为私立学校使用,属于天河区注册文物保护单位。

67年后的今天,这个村里的百年老校正焕发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崭新光彩。朱杰和村公司采取共同文化的延续和活化策略,在不改变历史建筑原状的原则下,进行精细化的保护性微改造和微更新。同时,构建街道、社区、村公司三级巡护机制,加强日常巡护,确保辖区内42处历史文物、18处传统建筑完好完整。

朱杰街道党工委书记左认为,保护不是“封闭管理”,而是要让历史建筑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乡村的特色标志和公众的时代记忆,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实现可持续传承。朱杰街将文化遗产保护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真正让历史文化遗产“被保护、被利用、活起来”。

。rdwz _ FH { width:651 px;高度:30px行高:30px字体大小:12px字体系列:“微软雅黑”;行高:30px边距:0自动;填充:0;浮动:对;} 。rdwz _ FH span { float:right;填充-右:20px} 。rdwz _ FH span a { color:# a3a3a 3;}

发布于 2022-08-16 13:08:15
收藏
分享
海报
178
上一篇:加强方舱医院储备,三部门发布设计导则 下一篇:上海闵行警方将两名涉嫌妨碍传染病防控的人员立案侦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