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正文

青藏科研-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阿里站如何帮助?

2022-08-16 13:08:26 206
wlza

本报西藏阿里8月12日电(记者孙自法)2022年夏季执行科考任务的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青藏科考)的“人类活动的历史与影响”团队,近日考察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阿里沙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阿里站),并与阿里站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阿里站如何帮助青藏科研?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阿里站站长赵华标说,自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以来,该站已为西风带与季风的协调及其影响、亚洲水塔的动态变化与影响、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安全等不同课题的科考团队提供了多轮后勤条件和观测数据支持。

第二次青藏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分队到访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阿里站合影。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第二次青藏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小分队参观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阿里站合影。中新社记者孙自法摄

他说,阿里站建于2008年,占地2公顷。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毗邻班公湖,距拉萨约1600公里。该站所在地区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区,具有太阳辐射强、降水少、气温低、年温差大、冬春季风大等特点。其区域特征是季风-西风交汇区,亚洲水塔和冰川集中发育区,重要的水源和湖泊分布区,世界“屋脊”的“屋脊”,脆弱的高山荒漠生态系统。

阿里站的观测内容包括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冰川变化、河流水文、湖泊水文、生态系统等。科学定位是以青藏高原西部气候环境变化为重点,建设辐射区域综合观测网络,研究季风和西风协同作用下的冰冻圈水循环和高寒荒漠环境变化,建设集综合观测、后勤保障、科学研究、生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观测研究示范基地。其科学目标包括:监测和研究青藏高原西部气候、水文、大气环境和生态过程的变化,揭示印度季风和西风的协同过程和影响,预测未来气候和环境变化,为青藏高原西部全球变化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阿里站。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阿里站。中新社记者孙自法摄

赵华彪指出,通过10多年的积极建设,阿里站现已成为中国“高寒地区地表过程与环境监测研究网络”的17个主要野外站之一,填补了青藏高原西部观测的空白。他透露,阿里站将继续为第二次青藏科考、“世界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泛屋脊”、“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等重大项目,以及各科研院所的研究项目提供所需的观测平台、数据支持和后勤保障。

据了解,自2003年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成立以来,就确定野外台站长期观测是其建立的基础。2005年,该研究所启动了第一批三个野外站,即纳木错多圈综合观测研究站、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和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此后又相继建成了慕士塔格西风带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和阿里沙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10年与西藏大学合作建设那曲站;2016年,建成“墨脱地球景观与地球系统综合观测研究中心”,初步建成以拉萨为支撑协调中心,以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为核心,由7个站(中心)和多个独立观测点组成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体系。至今已获得大量第一手观测数据和资料,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青藏高原重要的科学实验和科普教育基地。(完)

收藏
分享
海报
206
上一篇:对话和雅思组合-重返世界的第一个原因是没有“自暴自弃” 下一篇:新闻-香港人因疫情滞留海南,港府接获27宗求助。